01是什么限制了我们的思维?
是我们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还是视角?
孔老夫子一直希望能多结交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益友。人交好友求三益,友直、友凉、友多闻。
正直、诚信的朋友对人生的助益自是不言而喻,但为什么需要见多识广的朋友呢?
这是因为在古代,人们的活动的范围,经历、见识的事物十分有限,有了见多识广的朋友,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格局。
当今社会,各种知识、信息爆炸,人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和信息,原本应该是让孔老夫子十分羡慕的事情,但是遗憾的是,人们在这样的环境里,认识更偏执、思维更狭隘?
如何更好的认识周围的事物,更好的处理工作、生活、感情上的各类问题?
《精进2》的作者采铜老师给出方法,改变、拓宽、完善我们观察事物的视角,可以极大的助力我们提升认识,打破思维限制,增大我们的格局。
02如何才能做到突破思维的局限
《大学》里讲“物格、知至、意诚、心正”,王阳明老爷子讲“格物致知”,均关系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即穷究事物的本源道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任何事物都是多面的,这给我们观察和认识事物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我们如何才能全面、深刻的认识事物?每次我们看到的能反映他的本质么?有没有办法可以看到事物真实的、本来的容貌么?答案是有的,通过以下四种方法,可格知万物。
材质
就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物为例,一知普通的铅笔,是有外面的木头和里面的石墨烯构成,而我们每天都的书,是由草木构成。再比如观人,可以观察他人,也可以观察自己,从外部看,人是由骨骼、肌肉和血液组成的碳水化合物。
之所以观其材质,是为我们后续的观察奠定基础。人们都愿意看透事物,看透本质。材质与本质虽有不同,但材质关乎本质。
没有人会用铅笔做钢铁支架,也不会有人认为自己的肉身刀枪不入。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自身的材质有一定的了解。
(当然历史上有人号称自己有神灵附体,刀枪不入,其结果还是刀枪深入,另当别论。)
造型
了解了事物的材质后,我们对事物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我们再会去观察他的造型,是长的、短的、扁的、圆的,是三角形、还是正方形。
造型里隐含着构造原理,包含着主干信息,也蕴含着事物的美。
一个造型精美的果盘让我们食欲大开,一款造型别致的衣服让我们忍不住“剁手”。
装饰
装饰直接影响价值。
现代社会,人们担心自己产品无法广泛的转化成价值,努力的将产品设计的别具一格。
很多好的广告,都用极其绚丽的装饰来吸引人们的注意以求关注。
再以手机为例,苹果的一大卖点就是一键解决所有问题,这个设计理念是简约。与一款做工粗糙、颜色低俗的手机相比,人们更愿意去购买造型精美、颜色脱俗的产品。
工艺
现代社会的产品竞争,除了知识、技术外,最重要的就是工艺的竞争。
工艺即生产制造过程以及其中包含的各类技术。
如铅笔制作工艺,是不是你认为的将一个木头中间打孔,再塞上铅芯呢?当然不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铅笔的中间有一条对称的缝隙。铅笔虽简单,但是制作工艺却不简单。
再以手机芯片为例,手机芯片的制作工艺是所有芯片厂商的核心商秘,关乎芯片企业的生死存亡。其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
03
阅世、阅人,通晓事理以求《精进》
阅世、阅人,需要遵循认知规律。
以读书为例,拿起书来就读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如何高效的阅读却有方法可以探究。
同一本书,可能涉及不同主题。先浏览概况找出主题或核心问题,每次围绕某个主题或者核心问题深入阅读,自然事半功倍。
我们每次均以“一意求知”,这样既能让我们深入的了解这本著作的主题思想,也非常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若是每次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其效果必会大打折扣。再说现代人们,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读书百遍,能读3-5遍就已经了不得了。
阅世、阅人、阅己,需要摒弃偏见。
人们有太多的偏见。“脑残粉”、“女司机”、“官二代”,这些概念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判断和思考。如果能有意识的摒弃这些意识,尽量以更多的角度去思考、沟通和行动,很多偏见和误会自然消失。
阅世、阅人,需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
人们因为生活、成长环境的差异,自然造就了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局限。
但是能够有意识的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确是现代人的必修课。
不管是换位思考,还是同理心等概念和方法都强调我们不能仅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观察、认识、思考问题。这样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障碍。
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因自我中心意识太强而无法融入到工作和生活的人也并不罕见,其结果对本人及周边的亲人同事而言却是痛苦万分。
我曾经有一个同事,她总不能融入到我们的工作集体中。我们团队有8个人的时候,其他7人不愿和她合作,当我们团队有12个人的时候,其他11个人不愿意和她合作。
在她的认知里,无论工作上遇到什么问题或困难,都是其他同事人的不反馈、不合作,或都是领导的不支持造成的。生活上也一团糟糕,三天两头和爱人起冲突,斤斤计较,最终无奈的结束了婚姻。从来不用其他视角反思自己的认识、定位和方法,这种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在给别人制造了很多麻烦的同时,对自己的伤害也是一万点。
现实生活中,别人的欢喜、忧愁终究是别人的,就算偶尔有所触碰或影响到自己,相信也很快的过去。但是我们每一天、时时刻刻最困惑、最迷茫的,往往不是因为别人,而是自己。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不知所措……
共读这本书,给全面的了解和理解自己创造一个机会,让自己的心灵有所斩获。
拓宽视角,认识事物,认识世人、认识自己。通晓事理,从认知、心境、格局上更近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