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会骗人,省钱不道德,年轻就要多走弯路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三季人”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呀?” 他很自豪的说:“我是孔子的学生!” 客人就说:“那太好,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呀?”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 “三季!” 最后,两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就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 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这个学生快吓晕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 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么说有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吗?他是蚂蚱,蚂蚱是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有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讲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之前听到这个故事只是觉得这个蚂蚱很可笑,孔子很聪明。但是没有想过这到底是哪里的问题。有的人天生就见识浅薄吗?看不到别人看的东西,还总以为自己是对的?

不知道你们有没过这种经历,我确实经常遇到,就感觉这个人说出来的话很奇怪,但是又说不出哪里有问题,让人很难受,不知道该怎么反驳,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选择沉默,不是不能反驳,是觉得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有一句话是说:宁可跟明白人打顿架不跟糊涂人说句话。就是这个意思了。

直到读到这本《认知突围》,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很多的这种问题都是认知层次的问题。认知层次有高低之分,认知层次较高的人能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而认知层次有自己的特点,只能从上往下看,没法从下往上看,每提高一层,就能看到更多的风景,而处于相对下层认知的,仅用想象是很难理解上层认知的。所以上面的例子中孔子和他的弟子都是认知层次和蚂蚱的认知层次明显不在一条水平线上。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就好理解了,所谓的说不到一起去,有代沟其实说的都是认知不在同一个层次的问题。

《认知突围》作者蔡垒磊,江湖人称蔡叔,宁波思维工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高智商协会“胜寒”“门萨”双会员,一站式知识平台蚂蚁私塾创始人。其个人微信公众号“请辩”有着30万+的订阅者。区块链平台“赞我”创始人之一。对人对事有着极其深刻的洞察力,总能用简单平实的语言戳中你的认知盲点。

《认知突围》没有名人背书和推荐,上来就是满满的干货。全书共6章,分别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认识知识、认识金钱、认识时间、认识关系、认识人生。读这本书的过程其实是也是菜叔在我这里封神的过程,整个过程我都在不停的拍大腿惊呼:说的太对了,就是这样的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本书也是我近来读的时间最长的一本书,共用了4天时间,8开的笔记本记了满满的一大本笔记,感觉几乎每一句话都刷新我的认知啊。比如:

只要是人,必然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

记忆显然不是客观事实的反映。

随便抛出一个知识,“不懂”应该是常态,而“懂”才是非常态,但是显然,绝大部分人并没有这个意识。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不懂装懂的倾向。

非刻意的不懂装懂是自我认知上的巨大缺陷,就是非但我不知道,而且我竟然不知道我不知道,这是个很要命的事情。刻意的不懂装懂就好一些,只是嘴上不承认,至少证明他在认知习惯上没毛病,病是可以治的。

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总是构建在他人反馈的基础之上。

对一个正确的道理表现出懒惰,就是认知能力不足的体现。

如果要把聪明这个概念扩展到广义,认知就是聪明的一部分。

多数人的认知看不了很远,当回报在某些人眼里不存在或不明显时,他们的动力就不足了,自然表现出懒的特性。

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于认知能力受限。

优先级是个主观认定,有些人阙值很低,对他来说,60分的事情就值得他拼尽全力,而对于另一些人,可能90分的事情才值得他挪一挪屁股。

很多人认为机会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但事实是,这种“可能”我们随时随地都在碰到,只是我们在很多时候并没有满足开启它的条件。

你就像一只无法停止爬行的小虫子,不停地用你的触角去触碰周围的各种机会。然而有时候,由于自己没有相应的触角,探测不到对应的机会;有时候,你发现自己有相应的触角,探测到了机会,却发现长度不够;等你努力长出了相应的足够长的触角,又发现由于不断前行,刚才的机会已经远去。于是,你只能继续前行。

然而这根长出来却已然错过“机会”的新触角是否就无用了呢?不,你迟早还会再用到它。你要相信,所有的触角最终都会被用到,有的可以单独使用,有的可以组合着用,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当你多一条触角前行时,不仅仅有可能接触到更多的机会,而且通过不同触角的排列组合,其实你能打开另一片天地。

势利”是一个委屈的词,之所以说它委屈,是因为它自诞生以来便被人为地附上贬义的色彩,而它本身描绘的却是一个真实的、人人都有的,并没有什么不好的状态,只是人出于“占便宜”的心理,将这种正常的状态“贬义化”了。这样,当别人羞于这样做,而自己这样做的时候,就能够轻松得利。

对于那些很多人愿意与之相处的人,我们一般说这个人的人缘好,依照上面的叙述,我想你应该很容易就能找出人缘好的关键,那就是拥有正面资源或潜在的正面资源。如果你也想成为一个人缘好的人,当然也需要这些。

不过,正如收入分为资产性收入和劳动性收入一样(我们会在第三章详述),人缘也是。你看很多有钱人,他从不请人吃饭,也不给人好处,但就是有一堆人围着他转。我把这类称为“资产性人缘”,他的好人缘建立在他有值得他人“图谋”的地方,所以哪怕他什么恩惠都不施,只要有潜在的收益期望存在,他的好人缘就会一直存在。

资产性人缘则要好得多,它与劳动性人缘之间的区别可以归纳为主动与被动:劳动性人缘在大部分情况下是被动的,受环境裹挟;而资产性人缘则拥有主动选择的权力,人人都想跟你建立关系、交换资源,且很多人会将自己的资源主动献上以示诚意。至于最终同谁“建交”,主动权一直握在你的手里。

当我们主动提供“劳动”的时候,在多数情况下,是表明我们想建立长期交换关系的姿态,但这个策略仅在你与对方差距并不是那么大的情况下方可使用。在此之前,请先埋头积累。如果你想在积累的同时通过“建交”来获利,可先将你的目标转向与你对等或略胜于你的那个群体。


上面只是第一章的一部分,有没有一点颠覆认知呢?当然还远不止如此。


大脑会骗人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我自己。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这种话,因为说的多了或者我们不求甚解的习惯,所以我们从来没有质疑过,这句话到底是对的吗?

现在我们就来质疑一下这句话。真的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我自己吗?那言外之意就是你很了解你自己。那你到底是自信的还是自卑的?是无所畏惧还是胆小懦弱的?或许你会说我是自信的,那么请回忆一下你在女神面前的表现!如果你说我是无所畏惧的,那么请思考一下如果你乘坐的航班被劫持了,你是否会是站出来制服歹徒的那一个?

就像泰勒斯说的:世上最困难的事莫过于看清你自己。

于是我们自己都分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因为我们一直在用切片思维思考问题。是人就离不开七情六欲,而人一旦有情绪,就会为了维持或摆脱某种情绪状态而说服大脑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起来,比如感受过快乐就想持续感受快乐,尝试过痛苦就想立刻摆脱痛苦。于是大脑就会为你创造一系列虚假指令来达到目的,比如自欺欺人等。久而久之,我们就真的会将这种虚假的思维指令当成是真实存在的。因此只要是人,必然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

大脑不但在我们认识自己的时候欺骗我们,即便是我们信以为真的记忆其实也是被大脑“篡改”过的。

研究记忆的专家洛夫斯特曾将被试者分为A、B两组,让他们分别收看一段多车相撞的交通事故影片,看完后问A组:“汽车相撞时的速度大约是多少?”再问B组:“汽车撞毁时的速度大约是多少?”注意,前者是“相撞”,后者是“撞毁”。

结果,B组的被试者估出来的速度明显快于A组。一周后,当这些被试者重新被召回时,洛夫斯特询问了一个影片中根本未出现的问题:“你看到撞碎的玻璃了吗?”两组都有人十分笃定地声称自己看到了,但B组回答看到了的人数是A组的两倍多。

许多实验都证明了,只要记忆经过了一段时间,那么它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是过去某个时点的三维定格影片影像。它之所以呈现在大脑中,是来自我们对信息的压缩、处理和加工。这里面可能掺杂了情感和主观成分,也可能包含了某些不知名时点的片段杂质。

每个人约有1000亿个脑细胞,索引是比记忆难得多的事情,如果不能简化抽象事物,我们完成记忆后很难再将其提取出来。为了给予索引提取以便利性,我们便会在潜意识里将记忆修修剪剪,去掉难以归类的部分增加无关紧要的缺失,使之更便于我们日后调用,但此时的记忆显然不是客观事实的反应了。

你看,我们完全信赖的大脑竟然一直是在骗我们的,是不是很颠覆你的认知呢?


省钱不道德

“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成由勤俭败由奢”,从古至今,我们把勤俭奉为圭臬,甚至把勤俭跟道德挂上钩,那么省钱真的比花钱更道德吗?

一般我们说一个人道德,是这个人能发自内心地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么省钱这回事儿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吗?显然不是,省钱这回事儿显然是利己的,我们省下了钱是因为我们觉得省钱对我们有好处,没有让钱流动给社会带来价值,也没有把钱给到商家让商家获利,它没有一点利人的属性,反而只是有利于自己,钱放在手里增加自己的安全感。所以省钱其实一点也不道德。那么花钱就道德了吗?是的。花钱花的值,利人利己,花的不值,利人不利己,所以花钱比省钱更道德。

年轻就要多走弯路

过年回家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碰到七大姑八大姨,拉着我们的手,意味深长的跟我们说:“我跟你说,找对象这事儿得抓紧了,再不找就真的嫁不出去了,我们村儿那个谁谁谁,年轻的时候不着急,你看现在都三十好几了,找不到了,这不砸手里了吗?……”

不管是长辈还是领导都在用自己的经验教训指导我们,不想让我们重走他们走过的弯路,想让我们把坑避开。这样真的好吗?

且不说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几十年前的经验还有没有借鉴意义,单是长辈们的经验本身就是样本数量极小的不完全归纳,所以用他们的经验来避自己的坑就有待商榷了。

而纵观我们周围的例子就会发现,那些年轻的时候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苦的人,往往后面更加顺遂,而年轻的时候顺风顺水的人,往往要在人生的后半场补上这一课。

蔡垒磊在书中强调:

一个人只有真真正正地踩进坑里,才会知道坑有多深,内部构造是怎样的。踩得多了,才能炼就火眼金睛,能分辨长成什么样的大约就是坑。这样的人避坑和跳出坑的能力就会相对较强。而如果没有前面的这些步骤,仅凭别人的经验和单纯的理论学习(通常还不详尽),在多数情况下,对坑的理解几乎都会出现不小的偏差。当真的踩进了坑以后,也很难较快的爬出来。



人和人根本上的区别其实就是认知层次的区别,有一些人的认知提升渠道是随时处于开启的状态,所以这部分人更容易成长,也就是所谓的有大格局。也有部分人他们的认知提升渠道是处于常年关闭的状态,这部分人看不到或根本不想看到更高层次的认知,因而在接触一个新事物或新观点的时候本能的反应是抵触、固执己见。

格局也就是认知层次对人生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我们这一生的质量差不多就是由它决定的。所以请准备好随时开启你的认知提升通道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179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29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032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3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31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3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1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74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13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6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5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54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1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5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78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