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娟娟 幸福双翼学员
坐标 | 山东烟台
二宝之家,矛盾频发
身为一个家有俩娃的妈妈,平时除了忙活家务,调节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成了我生活中的重要任务。
怀上二宝的时候,我还没有从生产的痛苦之中走出来,我心里非常纠结,到底该不该留下这个孩子。
当乖巧懂事的大女儿得知了这个小生命的存在时,她非常地期待能有个弟弟或妹妹。
她时常轻抚我肚子,那份温柔让我为之动容,于是,我最终决定和她一起守护这个小生命的到来。
有一次,我挺着大肚子带她去邻居家玩,邻居打趣地告诉她:“如果妈妈生出来的是弟弟,长大了就会保护你哦。”
一向柔弱的女儿听了之后,更加向往着有弟弟的生活了,她会精心将自己的玩具保护好,留给未来的弟弟。
女儿6岁那年,弟弟出生了!当时女儿刚上一年级,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完手冲到我的卧室,抱着软糯的小弟弟,亲了又亲,她宠爱弟弟的眼神让我都有些羡慕。
随着弟弟慢慢长大,对姐姐的崇拜已经上升到了顶峰。
因为姐姐会玩他不会玩的玩具,可以拿到他拿不到的东西;做什么他都要跟着,姐姐说什么他都会听,有时连大人说的话他都不理会,但姐姐的话,他一定会照做。
那时,我觉得很幸福,又羡慕这姐弟俩相亲相爱的关系。
可是好景不长,弟弟2岁以后,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能自己做到的事情越来越多,开始不听姐姐的话,有时还会闯下“大祸”。
当姐姐向我和爸爸控诉弟弟的罪行时,我和爸爸就担任起了两个孩子的“裁判员”。
在没学《家学》*之前,我犯了一个特别大的错误,就是总是关注更加弱小的弟弟,而忽略了姐姐的感受。
弟弟比较小,每次争吵都用哭声来表示抗议,当我们这些裁判员赶到的时候,还没有听姐姐讲完事情的经过,就已经开始指责姐姐:
“你都这么大了,你就不能让着他一些吗?你干嘛和他抢呀?”
“他不懂事儿,你也跟着不懂事儿吗?”
弟弟一般抱一下就不哭了,而姐姐会非常生气,并且开始委屈地掉眼泪。后来再发生此类事件,她除了掉眼泪,还会用愤怒的眼神看着我们,一言不发地回屋去。
虽然姐姐还会继续和弟弟一起玩儿,但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出她对弟弟已经不像原来那样包容了,有一些敌对的苗头,甚至有时候还会伸出小脚来跘一下弟弟。
这时候我们就更加不能理解她的行为,每次都会狠狠地批评姐姐。
次序引导,逐个安抚
好在幸运的我与幸福双翼结缘,学习了家庭次序。
经过学习,我意识到,家庭正确的顺序是:我,先生,女儿,儿子,哪个先来到这个家庭,哪个就要排在前面。
我为自己以前挖过的坑感到深深地自责,同时又庆幸自己在这种状态的萌芽期就找到了应对方法。
之后姐弟俩再发生矛盾时,我会先抱住哭泣的弟弟,然后关注姐姐的情绪,耐心地听完女儿讲述事情的经过,再充分肯定她的情绪。
不过,这样做虽然可以平复姐弟矛盾,不让姐姐产生心理阴影,但我们“裁判员”的职责还是不能放下。
之前,“裁判员”偏向弟弟,现在却偏向姐姐。弟弟还小,一般只要抱一抱就没有问题了,可是随着弟弟一天天长大,他也会因为我们先关注姐姐而产生不满。
怎样才能从裁判员的身份中解脱出来呢?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这两天,因为姐弟俩再次爆发激烈的“战争”,让我越来越迫切地想解决这个问题。
周末晚上,一家人洗漱完毕,在卧室的床上玩游戏,姐弟俩也玩得非常开心,我见气氛很融洽,就拿起手机开始写东西,爸爸也坐在床边,也拿着手机看新闻。
没一会儿,两个孩子争吵的声音突然传了过来。
我赶紧抬头一看,就见弟弟张着大嘴往前追着咬女儿,女儿已经退到了床边,没有办法再退了,弟弟还不依不饶,女儿就用手按住了弟弟的头,埋到了被子里。
看到弟弟被憋得晃手晃脚,我赶紧上前去把弟弟拉了过来,可想而知,弟弟嚎啕大哭。
换作以前看到这种情况,我肯定站起来就大声指责女儿:“你怎么可以把弟弟的头按到被子里,这样很容易窒息的!”
但是这次我没有再指责她,尽管那时我心里有些生气。
我深吸一口气,走到床上把弟弟先抱起来,爸爸见我抱着弟弟,慌忙问:“怎么了怎么了?”
女儿小鼻子一皱,开始告状:“他刚才老追着我咬,我推开他,他还咬我手指,所以我才把他的头按到被子里的。”
我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妈妈刚才都看到了!而且你已经退到床边了,弟弟还要咬你,你这算是正当防卫!”
她脑袋点得像捣蒜一样,接过我的话就说:“对,我是正当防卫,我是怕他咬到我的手指!”说着她抬头看了眼挂在墙上的钟:“已经九点半了,我要回屋去睡觉了,拜拜。”
等姐姐走后,二宝已经不哭了,我安慰了一下他的情绪:“刚才姐姐把你按到被子里,你害怕了是吗?来,妈妈再搂一搂你,你感觉到现在好点了吗?”
儿子委屈地点了点头,结结巴巴地说:“姐姐打我!”
我轻轻拍着他的背,安抚他:“姐姐打了你,你又打不过,所以你才去咬姐姐的,对吗?”
儿子拉住我另外一只手,小声地说:“是的。”
我继续引导他:“嗯,姐姐打你确实不对,但是你追着姐姐咬,差点儿让姐姐从床上掉下去,你是不是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儿子奶声奶气地说:“不对。”
看儿子的状况,也没把这场风波放在心上,我接着问:“那你应该和姐姐说什么呀?”
儿子低着头,声音小得像蚊子:“对不起,姐姐。”
我冲着门外大喊:“大宝,你听到弟弟在和你说对不起吗?”
女儿在洗手间里回应着:“没听见!”
这时候,儿子鼓起勇气,更大声地说了一句:“姐姐对不起!”
女儿这次听到了,我安抚好二宝后,就去她的卧室,搂着她问:“宝贝,还生气吗?”
她很平静地告诉我:“不生气啦。”
我赶紧表扬她:“你真棒,这么快就把自己调整好了,很大度呢!”
女儿笑了笑,摸了摸脑袋,不好意思地说:“弟弟那么小也不懂个事儿的,我才不和他生气!”
见到女儿已经调整好了情绪,我觉得可教时刻来了,就耐心地对她说:“你能这么快就原谅弟弟,说明你是一个非常大度的人。”
“但是妈妈想和你说件事,把弟弟的头按到被子里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很可能会窒息,我想你肯定也不想弟弟有危险。”
姐姐点了点头,解释说:“我刚才实在没办法了。”
我连忙说:“妈妈知道,妈妈都看到了,妈妈也非常的相信你!”
经过这次愉快的谈话,女儿表示以后不会再采取过激的行为,但是我却陷入了思考,孩子还小,有时候不知轻重,在气头上,可能会出现应激的反应,留下隐患。
发现能力,溯源正本
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事:弟弟把一盒印泥抹在了书桌上,女儿见状帮忙一起收拾,弟弟一看姐姐在擦,也想过去擦,不小心把刚抽出来的湿巾弄到了地上,要去换新的。
女儿觉得弟弟浪费,就按住湿巾不让弟弟拿。弟弟不但不听,还使劲地用手去抠女儿,姐姐被惹恼了,叫喊着打了弟弟好多下。
弟弟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边哭边跑过来告状。
还没等我这个裁判员就位,就听见女儿在房间里大声喊着:“他总是浪费,我只是不想让他浪费,他还抠我的手,从我的手里抢!”
从女儿语气中,可以听出她此刻非常生气,她认为弟弟本来就做得不对,还“恶人先告状”。
“341肯定法”真是一个法宝,我先通过肯定法安抚好了女儿,又安抚了儿子,但把事情解决之后感到特别疲惫,本来打算做的事情,也因为他们的争执全都耽搁了。
这样的事情基本上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次,更加坚定了我想摆脱这个家庭“裁判员”的想法。
今天早上,姐弟俩在客厅玩闹,我在厨房做饭。女儿突然又过来告弟弟的状,要求我过去裁决。
我正做着饭,只好先停下来,耐心问女儿:“你还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件事吗?”
女儿摇摇头,苦着一张小脸说:“没有,我说的他都不听!妈妈你去看一下吧!”
我指了指台上的菜说:“妈妈在做饭,现在暂时走不开。不过我相信你肯定能想出好的办法的,因为你有个聪明的大脑。”
“如果你想到了,妈妈就奖励你10个家庭币。你试一下!”
家庭币是我们对女儿的奖励机制,可以用来兑换玩电脑的时间或是零食,女儿听了我的条件,痛快地答应了。
过了一会儿,女儿高兴地跑了过来,兴奋地说:“妈妈,我刚才已经找到解决办法了!弟弟把一车的玩具全都倒在地上,我就模仿那些小玩具的声音,引导着弟弟把玩具全都收回到车上了!”
我连忙表扬女儿:“你怎么这么厉害呀!我就知道你肯定能做到,你比妈妈都厉害!以后你每用一次和谐的方法解决掉你和弟弟的矛盾,都可以积攒10个家庭币!你觉得这样好不好?”
得到表扬,还能领家庭币,她更兴奋了,连声答应:“好!我肯定可以做到的,正好我的家庭币也不多了。”
弟弟这会儿跑了过来,姐姐一把把弟弟抱了起来,亲了两口:“来,姐姐带你去玩!”
虽然我现在还会听到姐弟争执和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姐姐已经开始尝试用智慧的方法来说服弟弟。这时,我只需要大大地表扬姐姐,支付相应的家庭币就可以了。
困扰我的事情就这样简单地得到了解决,但是为什么以前我就没有想到呢?
从前,我总想用我的力量去解决孩子们的事情,却忽略了女儿本身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我给她足够的肯定再加上一定程度的奖励,让她产生完美解决事情的成就感之后,这份能力就得到了充分地的发挥。
矛盾产生之后,我有时真的做不到一个人去安抚两个生气的孩子。虽然我们自身有很多解决矛盾的法宝,但是充分调动女儿,尽量减少矛盾的发生,从源头控制问题,是更有效地解决之道。
同时,女儿也学会了用更恰当的方法去处理事情,提高她的应变能力。
孩子之间发生的小争执,你是不是也会尽心尽力地去调解?你有没有想过其实孩子自己也有能解决这些争执的能力?我们身为父母,不妨换个角度,引导启发孩子自己来解决,这样不仅能让孩子获得思考机会,也能提高孩子的应变之力。
*注:《家学》,幸福双翼《幸福生活与家庭教育》专业课程,一门升级自我、幸福家庭和教育子女的系列课程。
你觉得孩子有自己解决矛盾的能力吗?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
编辑 / 胡丹蕾,斗斗
排版 / 胡丹蕾
图片 / Pixabay
※如无意间侵权,联系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