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个你自己。――沈从文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沈从文将他魂牵梦绕的故土湘西小城写入了如诗如画的《边城》之中,这座古朴宁静的小城因此响誉世界。可以说,沈从文一生的创作都与它有关。
来到古诚,穿城而过的沱江,犹如一根玉丝带点缀古城的美韵,沿岸的吊脚楼最具湘西特色,它们依江矗立,高低有致,如果在吊脚楼上观赏江上游弋的船只,江岸捣衣的浣女,就更有一番田园牧歌般的诗意。
一九二二年,二十岁的“乡下人”沈从文决心脱下戎装,怀着“寻找理想,想读点书”的信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北京,他在北大旁边租了一间小屋,为了就是能够就近去旁听北大的课程,这间栖身的小屋,沈从文取名为“窄而霉斋”,当时已经成名的郁达夫来看望沈从文,到了小斋,郁达夫看到他一身单衣,一边用被子裹着双腿,一边用冻红的双手写文章。郁达夫看到后极为感动,便将他拉到饭馆吃饭。回去之后,郁达夫写了一封致沈从文的公开信,这封信在《晨报副刊》之后,引起文艺界的广泛关注。在郁达夫等人的帮助下,沈从文最终实现了他的“文学梦”,《边城》《长河》等小说的陆续发表,让沈从文在文坛上有了一席之地,后来经徐志摩推荐,沈从文也从简陋的“窄而霉小斋”走上了上海中国公学讲台,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沈从文在台上呆了十几分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他无助地望了望台下黑压压一片的学生们,最后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在沈从文第一堂课的学生中,有一个特殊的听众,后来成为他的妻子――张兆和。张兆和纯洁、美丽,身后追求者众多,被张兆和的二姐编为“赖蛤蟆十三号”的沈从文木讷、胆怯,两个人门不当户不对,沈从文很难获得张兆和的芳心,于是他便向胡适求助,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沈从文终于和张兆和走在了一起,后来,他在写给张兆和的信中写道:“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道出了他对张兆和的一往情深。
沈从文走出湘西,走进都市,在文学上获得了成功,在情感上也收获了爱情,但是“乡下人”沈从文至始至终走不出他的湘西世界,他曾经写道:“我自1922年离开湘西,来到都市已64年,始终还是个乡下人。我不习惯都市生活,苦苦怀念我的家乡。怀念我家乡芳香的土地,青翠逼人的山峦和延长千里的沅水。尤其是那些同我生活在一起20年的人们,他们素朴、单纯、和平、正直,我对他们怀着不可言说的温爱。我的感情和他们不可分。我也写城市生活,写城市各阶层人,但我更喜欢的还是那些描写我家乡人事哀乐的故事。”一九八三年,著名画家黄永玉陪他的表叔沈从文第三次回到凤凰,此时他已是耄耋之年,回到故乡的他仿若年轻时,对这里的一切历历如昔,他像一个回家的孩子在故乡的怀抱中嬉戏。面对故乡的山水,他满怀深情地说:“多好啊,真不想回去!”
回乡之后的几年里,沈从文病了。临终前,他对前来探望的黄永玉说:“真要感激那次回乡啊!”去世以后,他的骨灰洒向了故乡的山水里,在他的墓碑上,张允和题为:“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沈从文是一个走遍天下还永远心怀故乡的人。他笔下的湘西世界也成为读者心目中田园牧歌的诗意家园,凤凰古城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沈从文的古城,一座城与一个人的关系在《边城》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如今,凤凰古城来往的游者络绎不绝,古城已然成了商业气息浓厚的旅行景点,不再有宁静,古朴,而游者却在不断寻找沈从文笔下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