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有被忽视的感觉,无论是在家或者在其他地方。
母亲总会清楚的记得姐姐或者弟弟喜欢不喜欢的菜,而对我喜欢或者厌恶的菜总是傻傻分不清,满满的落差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
家庭聚会时,当姐姐或者弟弟高谈阔论,侃侃而谈时,自己总是插不上话,偶尔插上一句还会被耻笑,抑或直接被pass掉。自卑感瞬间涌满身体每个细胞。
每当一大家亲戚凑到一块,吃个饭,聊个天时,自己的存在更是感荡然无存,好像我是透明,只有听的份。偶尔的一次发言有时也会被母亲怒目相视,然后被“警告”以后不要乱说话!而只比我小两三个月的妹妹却能如鱼得水,融合各种谈话中。是不是我的嘴太笨了?!从此,遇到这种公共场合,能不说就不说,同时,也会尽量找各种借口躲避这种场合,或提前从大party中脱身,远离人山人海,甚觉独处是唯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然后,从此以后,能不张嘴就不张,能避免的就逃离。绞尽脑汁,不择手段的为自己不去参加亲戚们的聚会找各种借口。实在推不掉的就硬着头皮去参加,尽量做到惜字如金,以确保万无一失,不被批评嘲笑。虽然很羡慕那些能够谈笑风生的姐弟们,但是为了捍卫自己那可怜的尊严,还是会选择缄默。同时内心会给自己找借口,哎,你只是不适合这样人多的场合,你看,独处的时侯你很开心的,好多名人都喜欢独处的;独处有助于培养你的独立能力……
其实内心对于能够加入别人谈话是极度渴望的,同时也很期待别人的表扬,能够夸奖自己真会说话等等。人类本来就是群居动物,谁都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同。
然并卵!你有必要这样小心翼翼,极度敏感的活着吗?也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你只记得母亲对你的态度,只听到母亲经常对你说姐姐喜欢吃什么,弟弟喜欢吃什么,却没听过母亲对姐姐弟弟说你最喜欢吃什么,最厌恶什么。有一次我和姐姐都在家,母亲说,那咱们中午炒青椒吧,你(也就是我)不是喜欢青椒炒鸡蛋吗?我姐当时反应就是:啊?!我最讨厌青椒了!我的反应:啊~原来母亲也会记错姐姐厌恶的,原来我是亲生的(哈哈)。
长大后,我们回家经常与母亲讨论的话题是,你怎么经常说别人家孩子好,我们就那么差劲吗?等我们有孩子,一定不能跟你一样。虽然是玩笑话,但同时我也知道的被批评不会说话不止我一个。母亲制止我们说话发表意见的方式或许不太正确,但她只是希望我们“会说话”。
管窥效应说:当我们过分专注某些事儿的时侯,会忽略其他事情。
当我们沉浸在自己的错误中无法自拔时,同时也就忽略寻找自己错误的原因。
其实,在各种场景中,自卑无非是源于无知。与其每天小心翼翼,瞻前顾后的活着,不如把这些担心的精力耗费在提升自我上。
不敢在人多的地方发言,无非是怕说错话。说错了又怎样?何况,别人根本不会在意你犯的错误。只有经历过失败,或许才知道,该如何说话。在事上磨练,才能把事做好。
没有办法插入别人的谈话,也许是他们谈的根本不是你的菜,谈到你的菜上,你会发挥更好。
基于我们每天有限的能量,何不痛快斩断错误,清理大脑,拥抱残缺的自己,向着完美迈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