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大学生吗?怎么连这个都不会啊”。
也许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这样的言论,大学生有人捧也有人贬,这三个字代表的是一个群体。
大家喜欢给大学生贴标签,诸如“丧”,“佛系”,“颓废”,“压力大”,“迷茫”,“好学”,“思想先进”。
这些标签有好有坏,有些符合我们自身,有些则不然。不过很多大学生应该都和我一样,都一样迷茫。
我们不知道上大学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大学毕业了,我们应该成长为怎么样的人。
这些问题困扰了我一年多,在看完这本《大学的意义》之后,答案逐渐清晰。
01 大学&学习&社会
两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1.问:不读大学能不能学习?
答:能!
2.问:不读大学,能不能进入社会?
答:能!
首先,终身学习是当代人最核心的技能之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要坚持的,其次,大学就是社会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我们进入社会的预演。
02 理想中的大学
相信大家在高中都憧憬过大学,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一所理想中或非理想中的校园。
我理想中的大学是自由的,开放的,学习氛围浓厚的。
从柏拉图在希腊的academy教授哲学,数学,体育;
到玄奘西行,立志到达他理想中的那烂陀寺(梵文:莲花授予者);
到洪堡建立柏林大学,将研究与大学结合起来;
再到北大、清华、南开南迁昆明,建立西南联大。
大学的精神一直传承,历久弥新。它兼收并蓄,博大包容,崇尚个性,推崇批判和求实精神,它穿越时空,来到我们面前。
03 大学的意义
在大学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两件事情,一是获取知识,二是心性成长。这二者也恰恰是读大学的意义。
大学是以培育人为核心的。它具有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环境,这也是大学对我们最重要的影响。
大学最本质的是人文的教育,是崇高品德形成的过程。
它也是我们从个体走向社会的纽带。大学不用过于重视职业教育,即使不传授任何知识与技能,优秀的毕业生却可以胜任任何工作。
04 我们如何做
绩点?奖学金?兼职?比赛?社团?考证?......
相信大家都会被上述这些弄得眼花缭乱,精疲力尽。
摆脱这些窠臼,认真想一想,这些东西真的有用吗?
毫无疑问,都是有用的,你吃的每一口饭都成为了你身体的一部分。
但,这些是你真正应该追求的吗?
前文我已经提到了,大学最本质的是人文的教育,所以,在这四年里,我们要努力培养以下这些品格或能力。
信仰:信仰是我们内心的稳定性和内在的定力,坚定信仰,是我们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础。只有它,可以帮助我们对抗这一生的迷茫。有了它,自立、自强、自信、自谦、自律、自律,自省便会接踵而来。所以,扪心自问一下,你有信仰吗?
思辨:对于不确定的问题或者权威,要大胆怀疑,认真审视,小心求证。要培养问题导向的思维和概念能力。概念能力是管理学的概念,是指解决复杂和未知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企业家三大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
独处:牛羊总是成群,而猛兽却总是独行。想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就必须有“孤独”的能力,在平日繁杂而焦躁的生活中,我们无法获得灵性的成长,只有在独处上,我们才可以审视自我,与心灵对话。
爱:爱因斯坦说:直到最后我才发现,宇宙中一切能量的源泉竟是“爱”。
爱是广泛的。爱自己,爱家庭,爱朋友,爱生活,爱自然,爱社会。通过“爱”的培养,我们变得宽容,学会感恩,逐渐可以理解不同意见,我们开始珍惜拥有的一切,我们尊重自然,热爱生命,遇见更美好的人,也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知行合一:这一点很多人做不到,包括我自己,不过我正在努力。行动力的欠缺是当今大学生最大的缺点之一,我们常常用理想主义掩饰自己的不努力的现实。但我们得知道,理想的真正魅力就在于我们可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抵达它,理想又何尝不是另一个现实呢?只不过这个现实需要我们的付出。知易行难,我们并不需要去懂得太多道理,只需要把现在知道的做到,便是巨大的“成功”。
其实这四点,不仅仅在大学,在人生的每一阶段我们都是需要培养的,而且这是一个越来越好,永无止境的过程。
05 毕业了怎么办
想象一下,马上毕业了,疫情结束我们便要出去实习了,我们可以做什么?
有的朋友会说,我才大一/大二/大三,扪心自问一下,浑浑噩噩四年过去,毕业时你又有什么?真的会比现在好吗?
细思恐极,但也不要太过担心,毕业了,你的成绩和成就都要“归零”。
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当今社会的变化一点不为过,我们要适应变化,把握时代脉搏,决定我们未来的是我们对变化把握的能力,决定我们价值的是做好我们自己。我们的认知能否超脱环境的变化?
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用行动来回答了。
小结
昨天已经逝去,明天还未到来,只有今天我们才能把握。
想象一下:两年后的今天穿着西装,拿着简历,落魄的走在街头。
所以,对于未来最好的馈赠,就是把一切献给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