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然@20201221日精进第68天]
这两天周末在家和儿子发生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就记录下来,当做以后我们之间的共同回忆吧。
背景:儿子每个星期六和星期天都会有半个小时的平板游戏时间,现在他在玩一个坦克对战的游戏,每次玩时都会端着平板跑到厨房给做饭的我,眉飞色舞的讲述如何如何击败对方,他的技能是如何如何的炫,瞄得如何如何的准。
看得出,在那个时刻儿子是非常开心,也是极其有成就感的。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游戏,昨天晚上却发生了一个不小挫折的小确幸。
说挫折,是因为这是儿子哭得稀里哗啦、不可自拔的一次经历。
说小确幸,是因为这也是儿子生活中,早早晚晚会遇到的种种的不如意、突如其来的各种打击之其一。
马上要吃晚饭了,儿子突然说,哎呀我的天哪,我不小心把我的游戏删掉了。
然后一个人又自言自语的说,没关系,我再下下来就可以了,于是一个人不声不响的又继续下载。
然而,当下下来之后,他发现里边所有打的装备,所有买的坦克和积攒的金币都空空如也,这时候,他内心所有的疑惑,所有的伤心,所有的崩溃,像决堤一样,突如其来……
爸爸说,就是这样啊,你把软件删掉再重新安上的话,就会重新开始……
儿子更是崩溃,非常自责的说,我怎么这么笨,我怎么把它删掉了呢。然后开始哇哇大哭,很伤心的坐在地上,继而又趴在地上。
其实这个时候我不耐烦的情绪已经蠢蠢欲动,好在自我觉察,平息了过去。
关联到情绪的运作法则
法则一:自生自灭。
如果让情绪自生自灭,儿子可能会因为被忽略而哭闹不止,那他长大之后情绪可能就会不稳定,攻击性强;也有可能因为被忽略而放弃哭闹,同时可能因不信任而回避以后的亲密关系。
显然,这两种结果都会让孩子觉得:我自己不好!
而这,也绝不是我想要的。
法则二:被接纳
情绪只有被看见,被表达才能够得到转化,我知道这个时候我必须作为一个容器,去承载孩子的情绪。用自己的前额叶去调节孩子的杏仁核,替孩子把情绪说出来,表达出来。
儿子越来越伤心了,我走过去把他抱起来,他坐在我的腿上,使劲搂着我,一边哇哇大哭,一边眼泪止不住的哗啦哗啦的往下流。
我开始倾听他,一边听一边简单回应。
我说宝贝你是不是觉得现在有一些生气,还有一些自责。觉得自己怎么这么不小心就删掉了呢?
儿子听了之后在我肩头趴着,哭得更伤心了。我知道,这是他情绪的一种自然的流淌。
我说,妈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自己辛辛苦苦打出来的那么多坦克和金币,说没有就没有了,如果是妈妈的话,可能还没有你表现的坚强,可能会比你现在更加的难过和伤心。
我告诉他,爸爸妈妈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你有难过和伤心都可以来找到我们,我们永远和你是一伙的,有伤心的情绪是很正常的,但是呢,妈妈真的不希望你一直这么伤心下去,妈妈看了之后会为你担心,也很心疼和难过。
儿子还是现在自己的情绪当中,不停的哭。我说你知道吗?妈妈小的时候其实也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妈妈从来没有对你们说过呢,你有没有先去想听一听?
儿子点了点头。于是我就把我暑假里写完了30天的作业,临开学的时候作业忘记收到屋里被大雨淋湿的事情讲给他听(当然这个故事是我根据自己的经历虚构出来的)。
儿子听了之后也很同情妈妈,看到儿子的情绪稍微有一些缓解,我就继续问他,宝贝,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一起想想看有没有解决办法呢?
儿子依旧说,没有办法,都没有了,全没有了。
我说妈妈突然想到一个办法,你想不想听一听呢?
你看一看你打到那些装备和金币,用了半年的时间,你现在可不可以总结一下你的经验和教训,然后把这些经验和技能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和你,我们三个人团结起来一块打,那样会不会更快一点呢?你觉得这样怎么样?
儿子听了之后,眼睛立马放光了。这时候爸爸也在隔壁喊到,儿子,你可以把经验告诉我吗?
我推着儿子说,爸爸想学一学呢,你快去教教他吧。
小孩子的情绪就是这样,来的快去的也快。儿子擦干哭红了的眼睛,笑了。
这会儿已经眉飞色舞,自信满满的给爸爸讲,怎么样才能瞄准,怎么样才能得到坦克,哪个坦克攻击性强……
后来我感慨的和爸爸说,儿子的抗挫折能力还是有一些差呀,你看看一个小小的游戏就让他哭了这么一场,如果想不到解决方案不知道还会要哭到多久呢?
老公说,不像你想的这么轻描淡写,你不知道,对儿子来说,这个每一周用一个小时,打了半年才得到现在成果的一个东西,对他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如果他这件事情能过去,以后的很多事情都能够过去。
我恍然大悟,有时候我觉得老公是天生的教育家,他的话总是那么的一语中的。
原来在孩子的心中不仅仅是一个小游戏,而是他半年来不断努力的一个结果和成就,也许这里边承载了他心中的小小的梦想和期许吧!
我也很庆幸发生这个突如其来的小确幸,让儿子能够经历一场挫折,而恰好,这个挫折没有让他情绪堵塞,找不到出口,有情绪,有流淌,有接纳,有解决……
生活真的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但你可以在品尝的时候,用一颗接纳、开放 、承载的心去品味。
不管是什么味道,我们都可以坦然的接受,并从这种接受中生发出我们下一步的行动和解决问题的思考🤔。
生活中,你也可以接纳孩子的情绪吗?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你可以做到用自己的前额叶去承载孩子的杏仁核吗?如果做不到,你愿意像我一样去不断改变吗?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和我一起,为了我们的孩子,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