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是我阅读东野圭吾的第二本著作,第一本是《解忧杂货店》。本来是打算读《白夜行》的,但是我同学告诉我还是先看《恶意》吧,不然脑子可能会更糊涂,这就是我拿起这本书的原因。
认真读起来,十七万字用了半天时间。我有一个不好的习惯,看书习惯于“看”,不是“读”,以至于有时候一本书看过去我都记不住人物的名字,只记得些故事情节,尤其是外国著作中有些人物的名字较长,且拗口时。为了纠正这一陋习,也为了更好的理解小说的逻辑推理,在一些篇幅我采用默读的形式,这种方式虽然花费的时间长一些,但是对于整个故事的关键性理解却是大有好处的。
仔细想来这应该是我专心阅读的第一本推理小说,以至于在阅读的过程中都没有自己的脑子,完全跟着作者走,就一心想知道到底谁是凶手,杀人动机到底是什么。日高邦彦遇害,我的第一反应凶手是藤尾美弥子,随着加贺恭一郎的深入调查我知道凶手不是美弥子,证据一层层的被挖掘出来,凶手直指野野口修。既然作者有意为野野口修设计一个看似天衣无缝的杀人动机我怎会不跟着作者的思路走,我又怎能看破一切呢?直到最后一章的真相大白让我心服口服,真心佩服作者强大的逻辑思维,有一点局中局的意思。随着故事的结束在回过头来想想题目“恶意”恰如其分的为故事做了概括。
校园暴力有多种爆发的原因,但是终究是一种恶意的表达。也正是因为儿时的恶意所为才让日高有机会持有野野的不堪之举,才有了杀人导火索。从小到达的生活环境也让野野蓄积了多年对日高的恶意,不知将恶意归因于羡慕、嫉妒、恨是否得当。
或许野野得知自己生命所剩无几,才使得他释放恶意的决心那样坚决,不但要将其生命结束,同时设计圈套败坏其名誉,不知有多少恶意才会引来野野如此大的毅力费尽心机布置圈套,野野是真的聪明,思维也很周密,只是难免百密一疏,才让用心之人识破圈套。由衷的赞叹《恶意》是一部很棒的推理著作。
话外篇:
欣赏一个作品的时候不太喜欢刻意地套用价值观,比如一个小品,只要足够幽默风趣,能让观众享受其中的乐趣就好,如果小品的前半部分是逗乐观众,后半部分就想着点明某价值观,生拉硬拽的给观众上课可能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好好的写一个读后感,我怕自己就生活中的恶意,校园暴力大篇幅论述自己非黑即白的价值观在《恶意》读后感中也显得刻意,而失去意义,所以才有了话外篇。回忆我的童年似乎也遭受过校园暴力,以被孤立,恐慌的形式偶尔在我的童年上演,不过庆幸的是没有留下什么可怕的心里阴影,只是造就了忍让,躲避,胆小的性格而已,就现在再说我觉得孤身在一个不那么善意的社会环境里这样的有点怂的性格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忍一时风平浪静,惹不起躲得起,中规中矩,不主动惹事,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涉世未深,见识浅薄,看不透的东西太多,非黑即白,非善既恶的三观明显了一些,总是对人对事多一点善意,也希望得到他人多一点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