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要学习精神康复相关的学习,讲师是心理学的博士。第一次上课给我们留的作业就是看心理学的电影和书,《心灵捕手》是必看之一。
《心灵捕手》不同于《美丽心灵》,但是两部电影有相似的天才男主角。
电影是这样开始的,麻省理工学院的蓝勃教授曾获得过菲尔茨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他在上课期间给学生们留下一道数学题,题目写在学校的黑板上,看看谁能在学期期末的时候解答出这道难题。结果没过几天,黑板上就出现了答案,但是答案的主人并没有现身;第二次,蓝勃教授又下战书出了一道题在黑板上,这是他们团队花了两年才解答出来的问题,过两天神秘数学天才在黑板上给答案的时候,被蓝勃教授发现后,直接跑掉了。 后来蓝勃教授找到这位神秘天才是在监狱里,他由于打架斗殴被关进监狱,蓝勃作为威尔的监护人将他保释,条件有两个:一,配合他解决数学难题;二,去看心理医生。后来威尔选择答应他重获自由,但同时威尔陷入了另一种不自由,他的人生从此发生了改变。
解决数学难题对威尔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他真的是数学界的天才。但是他内心是抗拒看心理医生的,相继用自己的智慧赶走了5名心理医生,直到遇到了蓝勃的大学同学西恩。
西恩在第一次给威尔做访谈时,威尔看到他的油画说西恩娶了一个错误的女人,这深深的刺伤了西恩。但是西恩并没有放弃威尔,继续选择与威尔见面。在心里治疗中,或许这是需要的特质。
我们每一个人在潜意识里都有两种观念在抗衡,一种是天使般的自己,一种是恶魔般的自己。我们想与别人亲近时,总是选择让天使的一面展现出来;而想与别人疏远时,会选择展示恶魔的一面。例如,一个依赖者,他想与人亲近时,就表现的特别有依赖感;一个支配者,他想与人亲近时,就表现的很有掌控感。如果我们表现天使的一面,把依赖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又刚好得到了别人的认可,这种思维逻辑会得到强化。 这就是心理问题的所在,如果依赖者发现别人不能接受他,因为他不够依赖;支配者发现别人不认可他是因为他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力量。遇到危机事件时,这种逻辑会被强化,使我们的这种逻辑变得越来越僵化。
威尔就是把“天才”当做了自己不好的一面,把“平庸”当做了自己好的一面。每当他表现出天才的一面时,他都不会被认可,甚至使人们越来越远离他,他聪明用在了三分钟摆平一个高材生,刺激心理医生上。但是西恩看透了他这种做法,继续为他治疗。 电影还有一条主线是威尔的爱情,他的女朋友是在酒吧偶遇的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心里治疗的过程与爱情的波澜起伏刚好相辅相成,每一次与西恩的见面都会刷新威尔的三观,威尔回去后就在自己的爱情中尝试着去改变自己。
最后当治疗、爱情、友情和事业都到达最后的高潮时,威尔是选择改变还是固守自己原来的逻辑,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威尔在世上仅存的支持他、接纳他的友情也发生了变化。查克的一番话惊呆了威尔:他最幸福的时光就是每天去接威尔的那10秒,每次他都想象威尔不在了,去了他该施展才华的地方,但每次威尔开门,那种幸福感便消失了。
最后一次去治疗时,西恩一直重复对威尔说:这不是你的错!威尔的心里防线终于崩溃了,他抱住西恩像孩子般痛苦。这就意味着威尔走出了自己固有的逻辑,他获得了心灵的解脱和自由。
威尔驾驶着查克送他的破车去寻找在加州的女朋友,幸福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