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生活已经被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炸得粉碎。
说实话,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确切来讲是用了智能手机之后,我的时间成了患得患失的、拖延焦躁的重复:
心不在焉地工作5分钟+闲聊刷微博(微信)+心不在焉地工作5分钟+刷新闻刷网页+心不在焉地玩5分钟……
然后,一个小时过去了,半天过去了,一天过去了……
回首过去的24小时,感觉好累,实际上却连一件像样的事情都没做好,就连本来计划中的休闲时间:读几页书、看一集连续剧、做几分钟的体操……都是断断续续地完成,感觉没完成一个样。
是的。在网络时代特别是移动网络时代,我们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成了小学课文里那个摘玉米的猴子——
我们入了玉米地,不但有各式各样的玉米向我们招手,让我们眼花缭乱,就连芝麻,西瓜,苹果……等等毫不相关的水果也不断地诱惑我们,让我们心醉神迷,令我们不知不觉地沉沦。
于是,本来是摘玉米的我们,在准备采摘的时候见到了芝麻,弯下腰想捡芝麻,手却伸向了旁边的西瓜……
结果最后,我们的手里只有半根玉米,几粒西瓜,加半瓣西瓜。
核爆一样的信息就是那些不相干的散发着魅惑芳香的水果,它们与我们的初衷毫不相干,却花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也把我们正常的生活炸成了碎片。
一个月前,我在看一部一直想看的电影,但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每隔几分钟就要点暂停,刷微博,刷新闻,刷朋友圈……导致一部电影看了一个下午都没看完,好不容易捱到演职员表往上走,我却半点东西都没领悟到,甚至要靠拖回去重温一些细节才知道故事在说什么……
我开始觉得不妙。我想,如果连最起码的乐趣都被剥夺,那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我怕被信息彻底湮没,怕连以前每个周末静静地看一部让自己有所期待的电影的乐趣都没有了。
于是,我下决心开始改变。
刚开始真的很难,我总是在下决心做一件事的时候,不到两分钟又拿起手机……然后在不断的来回切换和自我说服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幸好有公众号。公众号逼迫我每天都要写一篇文章,有时候要花上半小时,有时候则花费两三个小时,当然,中间是不间断地被不必要的走神打断——我决定从这一件每天都必须做的事情开始改变。
我发现用30分钟作为标准对于我来说是可以接受的,30分钟不短也长,忍一忍就过去了。
我告诉自己,在接下来的半小时内放下手机,放下焦躁,让自己心平气和,只专注于写文章这件事,半小时后,我允许放纵一下作为奖励,当然也包括打开好不容易忍住不打开的微博或微信。
然后,从公众号开始,我把这30分钟训练方法延展到生活的其它方面,甚至是看一集连续剧,或者陪孩子下五子棋……都以30分钟为限。
总而言之,在每做一件事情之前,我就给自己30分钟限制,在这30分钟里,我全心全意,不允许有丝毫分心,直到30分钟过去为止。30分钟后,事情又了进展,奖励一下自己,休息一下,可以刷刷微博,刷刷微信,或者站起来做个小体操舒缓一下疲劳的身体。
接下来,再计划下一个30分钟:可以继续之前未完成的事宜,也可以选择另外一件事情,如,画一幅画,听几首歌,看一集电视剧……
无论是做什么,在这1800秒里,专注,就全身心投入,放松,就全身心地放松。
渐渐地,我开始习惯了。
我发现,这30分钟可以做的事情比想象中要多得多——
30分钟,可以看十几页书,学到新的内容,找到新的灵感;
30分钟,可以校对十几页初稿,离工作完成又接近了5%;
30分钟,可以到菜市场上把菜买回来,准备烹饪一顿丰盛的晚餐;
30分钟,可以写出一千几百字的初稿,虽然很粗糙,但多加修改就成了一篇还算满意的小文;
30分钟,可以教会我的孩子下象棋时象走田字,马走日字,还可以顺便教一下他做事要未雨绸缪;
30分钟,可以陪家人到楼下散散步(当然是不玩手机的散步),享受只属于自己的家庭时间;
……
是的。当我这样做了之后,这30分钟的成果,就在那里,笃定的,毫无意外地。****这种成就感比之前计划自己做一件事情然后又被自己的心不在焉和浮躁打扰而患得患失的感觉要好太多。
30分钟训练的效果非常显著:全心全意让我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我又回归了专属于自己的生活;工作变得井然有序,科学系统,效率高多了;感受到了许久没有感受到的成就感;
其实,30分钟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只是我针对自己的习惯设定的。要知道,在这个信息核爆的时代,要自己完全放空三分钟都很难,更何况30分钟?我定的30分钟是因为超过30分钟已经是极限,我需要休息了。你也可以设定为20分钟,60分钟,120分钟……
不要小瞧这段核定的时间。有一个定律叫奥卡姆剃刀定律,它可以告诉你它的有效性。
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Razor)又称"奥康的剃刀",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在做过的事情中可能绝大部分是毫无意义的,真正有效的活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它们通常隐含于繁杂的事物中。找到关键的部分,去掉多余的活动,成功就由复杂变得简单了。
或许,你核定的这一小段时间****就是让生活回归简单且更有意义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是改变的开始。
30分钟对战胜拖延症效果极佳,我是一个拖延症患者,特别是对杂志的约稿,每次我都会问清楚编辑截稿日是哪一天,然后拖到最后那几天才慢吞吞地行动,甚至很多时候会拖到最后那天晚上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打开WORD文档。
而现在,我会对自己说,接下来的30分钟我要写约稿了,于是看表,然后让自己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只想着写作的事,这样一来,所有的工作就如同电脑复制粘贴的那个进度条,从10%到20%,不断增加……
或许,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定多么远大的目标,做多么细致的计划,你只需要告诉自己,接下来的30分钟,我要做什么,并且马上去做——全心全意,心无旁骛地去做。然后你会发现这30分钟比你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更让你有“在前进”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我是悟恩居士,一个会写字的修行人。不错,我们要用30分钟的专注训练来让自己回归正轨真的很可悲,但是没有办法,因为如果不想被信息时代所淹没,那我们就只能主动改变,来适应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