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上课回来,车上豆豆跟小伙伴在玩的过程中闹了点小别扭(具体因为什么我不知道)。然后车上一直撅着嘴巴气呼呼的,也不爱搭理我们,我跟那位小朋友说话她也不高兴,她还会气得跳脚。
下了车上楼的过程中,一直撅着嘴,气呼呼的在哼唧。我多次鼓励她有什么事说出来:“把你心里想法说出来吧,不然一直这样气鼓鼓的,妈妈大脑里的魔镜(镜像元神经)看到你这副表情也会变得生气起来的。”“跟妈妈说说你心里的想法好吗?”
走进家门,还没换好鞋、她一下子哭出来了,对我说“姐姐她故意把我的舞蹈袜踩脏,还把抱枕放成那样.....”虽然在大人看来是芝麻大的事。我听到、看到了她的“委屈”,也明白了刚刚她气鼓鼓行为背后的“信念”。我拥抱着她,轻拍着她的背:“豆豆委屈了是不是.....妈妈知道.....豆豆感到很委屈。”她大颗大颗的眼泪滚落下来。她又继续对我哭诉车上发生的事情,越说越委屈。我一边轻抚她的背,一边倾听和认同她的感受。
见她还是眼泪大颗往下掉,我把她安抚在小凳子上“妈妈知道你很委屈,你想哭的话就哭吧,没关系。我现在去给你放洗澡水,你哭够了、感觉好一点了妈妈帮你舒舒服服洗个澡好吗?”
我走开进房间去了。浴桶里的水才放了一半豆豆拿着一小片吐司进来了,站在我跟前抱着我的大腿,要我蹲下来亲亲我,还带着微笑。我看到她脸上那副释放情绪之后的轻松感。
让我意外的是,当我认同孩子感受,让她尽情哭出来的时候,我以为她会哭很久,但是前后不到5分钟时间她就“感觉好起来”了。
我们大人好像遇到孩子哭泣,不管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我们总是不到一分钟就变得难以容忍。“不许再哭”、“再哭就把你扔出去了”、“再哭警察就要来抓你了”、“我数到3,你马上停住不许哭”......这些话真的是太熟悉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当孩子哭时,“止住孩子的眼泪”,这绝对是一种父母本能。只要能让孩子停止哭泣,父母愿意做任何事。这其中,还有一种隐藏的心态是:当我们感觉自己“真的什么也做不了”时,为了掩藏无力感,我们会焦虑,会恼怒。
没学正面管教之前,我也是这样做。现在回头看看,我那时对豆豆是多么的残忍!难过、委屈、需要安慰理解的时候,还要被最亲爱的妈妈“威胁”、“呵斥”。就算我们认为哭对身体不好,想让孩子最短时间内停止,用了上面那些方法和语言之后,孩子真的就马上停止哭泣了吗?如果是的话,她的内心会变得更强大、更有安全感吗?但其实孩子往往是哭得更厉害了。因为听了这些话之后他们内心极度害怕和加倍委屈。
难过、委屈、伤心的时候,让孩子充分哭一哭,又何妨呢?哭泣是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孩子哭是为了排除所受的伤害。有你在他身边,他会感到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支持和关心。他会认为,正当一切都乱做一团时,是你来到他的身边,与他共度难关。一旦通过哭泣排除了烦恼,他就又可以精神焕发地面对生活。所以,倾听哭泣的孩子,能使他得益于所面对的困境,并从所受的伤害中得以恢复。
哭吧,孩子,我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