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于我来说有挺多新奇的观点,作者也以大量佐证去阐述他的观点,作者的方式更类似于是一种口语式的交流写作。其中作者的观点和引用的的佐证会因为我与作者的知识面不一样出现了相当一部分的冲突,所以我的一些观点更多是自己整合长期以来自我学习的成果与读这本书时的思考作为互相映照,并无任何形式的比较。作者的有些观点令我拍掌叫好,这也是我继续深耕这本书的原因之一。
知识焦虑的时代
知识焦虑的原由是什么?罗:那么多书,那么多知识,我就是穷其一生每一天什么事都不干,只看书,也只能看到一个皮毛。所以你说,能不绝望吗?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知识焦虑。
虽这个时代称为信息爆炸的时代,但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差距并没有因此缩小,反而是愈渐加大。善于利用网络的人如鱼得水,反之也让一些人眼花缭乱。在此我觉得很多书也不用去读,很多文章不用去碰,我们需要学会区分什么是知识,什么是资讯。
我们来谈谈焦虑,特别是90后,为什么在相同年龄下焦虑感比以往70、80更为强烈?这一点我从第四章王东岳的“递弱补偿”中获得了一定的解释。人类的存在感是越来越低的,想要生活的更好那么导致依存条件越来越多。例如,为什么现在的家长总是逼迫孩子去各类补习班而回想当初我们却没有?是因为现在的孩子都学了,如果谁不学,自然比同龄人差,以后的社会发展将会受到更大的阻碍(存在感变低)。社会进步是必然的,但进步的同时,也要求人类拥有更多的技能,更优秀的学识(依存条件越来越多)。既然我们的依存条件需要更多,自然我们会更加焦虑。
焦虑如此令人头疼,也许升级认知会让我们更上一层楼,看了楼上的风景,可能就会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吧。要升级认知是极其痛苦的,但是认知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所有上层的思考和行为均受认知影响,所以它又是极其重要的。
认知的重要性我举个例子说明:
有一天开空调的办公室出风口滴水下来,没辙,同事A只能爬上爬下的去擦拭,这是一种认知带来的结果---有问题了去解决(未思考原因),也没有思考解决方式的合理性。
同事B用绳子将一盒子悬挂在出风口,水都滴落在盒子里,解决成功。比同事A更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复性高且效率低的活动并未实际解决问题,但是由于会考虑成本、效率问题(更强的认知),使他找到了高效率并低成本的方法。
同事C想室内温度低,空气湿度应该比较低,那凝结了水滴应该是遇到了热空气中的水分遇冷液化,同事C环顾四周发现临出风口的窗户未关紧,关紧后无热空气进来不再有滴水现象,问题得到最便利的解决---明白问题发生的原因,明白了事物的原理,既而选择了最好的方法。
自从《三体》大火之后,许多人都在说降维打击,那更高层次的认知何尝不是一种降维打击。以上是不同的认知引发不同的行为,如果Get不到点,个人笔力问题,点到为止,不好意思。既然认知重要,如何升级呢?在下面将会得到一定的启发。在升级之前我们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来拥抱升级认知的行为,我从文中得到了几点启示:1.不带任何偏见地看事物;2.对新鲜事物持乐观的态度;3.接受改变并且付诸行动。
传播方式的改变:直播带来的力量
传播方式的改变是信息爆炸的原因之一,人类古往今来的信息交流从未有如此频繁的时候。在众多传播方式中张泉灵提到了直播这种方式。芬兰的一家电视台在一列火车上进行了一场7小时的直播,直播中只有少量记者采访内容,其余时间都是无干预的。这场直播造成的轰动效果是:吸引了芬兰120万人的关注,占总人口五分之一,列车每到一个小镇那个小镇就会沸腾热闹起来。为什么更有剧情、特效的电影很难达到这种程度,而直播可以?
直播界打赏鼻祖--鲍勃 · 盖尔多夫举办的一场演唱会可以告诉我们原因,就是“波西米亚狂想曲”里那场神级演唱会。鲍勃为筹集善款,邀请了音乐圈众多大咖举行慈善演唱会并进行全球直播,其中更不乏迈克尔·杰克逊,皇后乐队等重量级嘉宾。但是随着演唱会的举办到了七个小时,善款依然寥寥无几。收到这个消息,鲍勃这位朋克少年像被点燃的烈火冲入演播厅,夺过了播报员的麦克风喊道:"Fu**king the address, let's get the numbers, give us your fu**king money!(去他妈的邮寄地址,给我电话号码,都赶紧给我捐钱!)",奇妙的是鲍勃当众爆粗竟然引起了观众捐款热情!正是因为这句话提醒了观众,他们正在与全世界的人民,与演唱会上的巨星有着紧密联系,大大增加观众的“临场感”。直播打穿了“第四面墙”, 在传统的舞台表演中,舞台和观众的之间一面存在着一堵“虚拟的墙壁”,象征着观众和表演者之间、现实和虚拟之间的界限。打破这堵“墙”,事实上也就意味着直接与观众产生紧密的互动。最后整场演唱会共收到1.5亿英镑善款,这就是直播带来的力量。
所以很多时候对于新的东西,我们始终要持乐观的态度,新兴的出现自然有它的出现的理由所在,对于新鲜事物的思考还是要更加深入,同时要更加辩证地去看问题,我们都不要忘记了,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互联网时代。
从经济学开始升级认知
从我自身出发来说,经济学上的知识刷新了我很多认知。经济学解释了我们做出决策、行为的机理,人的价值如何实现,人类需求的内在因素以及社会如何团结协作,财富怎样增长等问题。了解更多经济学知识会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某些事情,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经济学的基石之一“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案例就是“囚徒困境”:警方抓到了两名小偷A和B,但苦于证据不足,无法定罪。警察把两人带到不同的房间跟他们说:如果你们都抵赖,各判刑半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三年;如果两人中有一人抵赖一人坦白,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十年。面对这种情况,小偷只有两个选择:坦白或抵赖。从旁观者来说,最好的合作方式是都抵赖,但是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两人都选择了坦白。
因为两名小偷无法沟通,小偷A利益最大化的出发点而言,是选择背叛同伙,把一切都坦白,因为另外一个同伙如果继续抵赖,则他将会无罪释放。而如果他的同伙也按照这个逻辑向警方交代了,而他选择抵赖,那么A将得到最糟糕的报应。毕竟B也不是傻子,也会这样设想他。所以小偷A唯一理性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选择坦白。如果其中有一方抵赖一方坦白,抵赖的一方将要承担决策带来的恶果,而另一人无罪释放,比起自己单独抵赖要判十年来说,坦白比抵赖好。
那在现实中我们是否会掉入“囚徒困境”中而不自知?比如在谈“焦虑”那一节中,父母花费了巨大代价让小孩去上培训班的道理是一样的,在培养小孩的行为中大家都处于“囚徒困境”,小孩的教育花费越来越多,在“囚徒困境”中越陷越深。这样说来,即使我们明白其中的机理,好像我们也没有办法改变什么似的。别着急,只有当我们认知到事物的内在机理时,我们才会有有效的行为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