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关系中,唯有亲子关系是以疏离为目的的。
周国平曾说:只有两类人可以盯着长时间看而不觉得尴尬,反而觉得幸福:一种是恋人,一种是父母和婴儿。孩子刚出生的时候,24小时的陪伴,天天看着孩子,看他的笑、看他的哭,看他睡觉,看他吃饭,都觉得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此。抱着孩子,就像拥有了全世界。而孩子也希望整天和母亲待在一起,一旦母亲离开,就会紧张、哭泣、甚至愤怒,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深切的依恋。这份依恋,让所有辛苦的没日没夜的父母甘之若饴。 那个时候,对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的全世界。
当孩子学会了走路,当孩子慢慢离开父母的怀抱,当孩子一天待在幼儿园里,只有晚上才能见一面的时候,我们开始感到和孩子相处的时间的珍贵。而孩子,也在急切地盼望放学,见到父母来接自己的时候的一刹那幸福的表情,展开的双臂和飞奔的小脚,拥抱时的甜蜜足以抵去我们一天的疲惫,让我们回忆终生。
孩子,在父母的爱的滋养下一天天长大,我们常常会感慨造物主的神奇,因为他那么完美地塑造了这个孩子,因为这个孩子我们滋生了诸多幸福和甜蜜。 然而,在某个时候,我们惊奇地发现,孩子长大了。孩子开始在周末的时候说要去朋友家玩,而不是呆在家里和父母玩;当我们外出开会离开孩子担心孩子会想我们睡不好觉的时候,孩子却喜滋滋地说他自己照顾自己照顾的很好;当要陪着孩子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孩子说已经和同学说好了一起去,我们只负责送到电影院门口就可以了;当孩子要和朋友一起去逛街的时候说你只用把钱给我就行了,大家一起去坐公交车呢......越来越多的事情正在表明,孩子一天天地开始脱离父母的怀抱,不需要父母抱,不需要父母哄,不需要父母跟着,不需要我们替他拿主意了,甚至某一天孩子和朋友在一起聊天,当我们想加入进去的时候,他们竟然说我们在说秘密,请你离开,甚至某一天孩子郑重其事地宣布:以后不要收拾我的书桌,我的书桌我自己收拾,进我房间的时候一定要敲门,然后再在某一天,我们发现孩子的微信朋友圈已经把我们给屏蔽了,每每这个时候,有没有听到自己心碎的声音,和无声的呐喊:这个孩子,还是我的孩子吗?
但我知道,他是我的孩子,我辛辛苦苦挣钱养活的,精心照顾的现在站在旁边个头已经超过我的我的孩子,长着和我有五分相似的脸,却一点点地离我越来越远的我的孩子。 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开始有了自己爱好,开始有了自己的领地意识,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他也开始有了应对这个世界的能力。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我们的孩子终于长大了,为什么这个时候我们会有失落,会有不安,会有抱怨,甚至会有愤怒? 因为自孩子出生,我们的视线随着孩子转,我们所有的重心都是孩子,因为孩子我们可以懈怠工作,因为孩子夫妻可以无视对方,因为孩子我们可以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我的心里眼里全是孩子,我世界的中心是孩子。当孩子抽身离去的时候,就像是自己赖以生存的世界崩塌了,当这个世界崩塌的时候,任谁都会恐慌,害怕,不安,失落,抱怨,所以我们会阻止这个世界的崩塌,用尽各种方法把孩子拉回来,比如,当孩子要独自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会告诉他们外面世界的黑暗和恐惧,告诉他我们无法让他独自涉险,如果要做,可以,我必须陪同,跟从我,甚至指挥我都行,但是不能离开我。
但我们需要知道,这是我们自己的私心。孩子虽籍由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但是孩子的成长和生命只属于自己,而不属于父母。作为父母,我们的自恋,我们自己强调的或者看重的价值,要通过孩子体现出来,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与孩子无关。现实中有很多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满足着自己对孩子的占有欲,延缓甚至阻止孩子的成长。生命和情感的过度卷入,使得孩子其实无力去反抗这种侵袭,想要走远的心只能在生活中压抑,渴望长大的心也会慢慢被掩藏,甚至丢失。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被选定的孩子-纠缠的亲子关系”说的就是这样的状况:当女儿出生之后,父亲对孩子的喜爱胜过一切,导致情感关系的错位,“由于纠缠的亲子关系过多的赞许和关注,使得孩子在面对压力型社交时更易于产生退缩行为,最终会促使社交焦虑问题的产生,在社交中也会体验到更多的不安全感。这些孩子在成年后的社交上自然也会存在更多的问题。”然而,这些父母在孩子社交上退缩时虽有埋怨,但会有更多的积极接纳孩子的表现,因为这样孩子永远是他们的孩子,不会离开。这就犹如父母剪断了孩子飞翔的翅膀,希望孩子待在自己的巢穴里,哪怕自己两鬓斑白,也希望由自己来养着孩子。不是父母出力不讨好,他们在这样的关系中体会到情感依赖的满足,需要孩子陪伴的满足。
所以,明白人生过程中,我们养育孩子的目的,是为了他生命的成长,自由地飞翔,不是为了私欲的满足。看清自己的内心,看清这份欲望,我们会知道,怎样做对孩子是好的,同时,对我们自己也是好的。 过于黏着的亲子关系,要么夫妻关系冷如冰,要么孩子无法成长压抑而产生怨恨。没有人喜欢相爱相杀,但有些时候我们却是在纠结中相伤。当放手孩子,倾注了全部身心的父母一方其实也就相当于放空了自己,犹如空杯子才能装进去水一样,当我们放空自己的时候,也就是我们重新塑造自己的时刻,将因为孩子而放弃的梦想捡起来,将丢失的自我找回来,寻找自我的成长、发展和实现,未尝不是人生一大幸事。而这个时候,往往也是重塑夫妻关系的重要时刻。孩子,从黏着的关系中抽身而出,才能去寻找更广阔的天空,成就更完美的自己。
唯有此,在越来越远的亲子关系里,我们才会感谢彼此的存在,让我们的心保有感激,保有幸福的惦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