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瞬间,你是否想过宁愿去死,不愿再这样下去了。
我小时候也和莉迪亚一样,想过死,却没有勇气真正实施。
身为父母的掌上明珠,被哥哥宠爱着的妹妹,被妹妹羡慕着的姐姐,二女儿莉迪亚似乎是没有什么值得烦恼的,她成绩优异,朋友众多,甚至还有一个男孩爱慕。可她还是死了,自杀。
死后关于她的真相被揭开:莉迪亚并不喜欢医学,成绩最近直线下降,每晚和朋友的聊天只是对着话筒假装说话,自以为爱慕的男孩其实爱的是她哥哥。多么讽刺。莉迪亚的父母不敢相信,她的母亲坚信警察误判,说“如果她是一个白人女孩,就不会遭到如此待遇”。正是这一句话,将已危如累卵的家庭推下悬崖。
《无声告白》以小家庭的构造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普世婚恋观、人际观、道德观和少年心理。特别在家庭教育方面,东西方的思想碰撞,暴露了一直以来隐藏的问题,即我们都没有意识到怎么去和爱人沟通。
玛丽琳是个优秀的女人,野心勃勃,自尊心强,她强烈希望过与传统女性不一样的人生,毕生梦想成为一名医生。但在当时时代背景下,整个社会对女性带着歧视眼光,女性想突破自身局限相当困难。她爱上詹姆斯李,义无反顾与他结婚,却没想到这是放弃梦想的开始。
詹姆斯李华裔出身,就读哈佛,童年难堪的求学经历,使其异常敏感于他的与众不同,生平最大的愿望就是融入群体。当玛丽琳主动向他示爱,他简直不敢相信,并天真以为这是他融入美国普通生活的开始。
两个人一见钟情,两情相悦,带着对对方不同的期许结婚了,生下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却始终不知道各自内心真正的伤痛。
比如:在饭桌上,詹姆斯李要求莉迪亚多交朋友的时候,玛丽琳总说:“你别老叫她出去玩”,她从来没想过为什么丈夫对结交朋友如此执着,正如詹姆斯李无法理解为什么妻子执意让女儿变得优秀。夫妻双方以爱之名无声付出,结果却更加无法解决问题。
结婚固然因为爱情,长久经营哪不需要沟通。《裸婚时代》里细节打败爱情,细节何尝没有打败过婚姻。詹姆斯李出轨了,尽管深爱他的妻子,他们却从未进行过一次深聊。
莉迪亚最初成为家庭宇宙的中心,她是开心的,然而有双份的爱,就有双份的压力。为了留住母亲,她违背意愿学习医学,为了父亲开心,她竭尽全力结交朋友,可她只是一个孩子,没办法改变血统和身份,再努力优秀也是班上奇怪的存在。她想过要把“不喜欢”说出口,但太害怕失去了,终没有等到父母说一句“没关系”。
有多少生在压抑家庭氛围的小孩,经历过失去的创伤,即使长大,亦不能摆脱阴影,无法坦诚面对自己的需求,因为被家人长期有意无意的心理漠视,始终认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拼命讨好他人。
著名演员陈乔恩,从小被母亲过于严厉的管教,直到成年参加节目,说起母亲时仍会惊恐后回头;天才作家蒋方舟,7岁写作,9岁出书,被誉为是“别人家的孩子”,也在《奇葩说》里自爆自己是个讨好型人格;还有前不久跳楼身亡的武汉理工高材生陶崇园,聪明懂事,什么苦都打碎牙齿和血吞,碰上“权威”导师王攀,被压榨到了极致。
熊太行在《关系攻略》中提到,任何问题本质上就是关系问题。我们从出生到死亡,无不处在关系之中。家庭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种。
然而任何一种关系的长久,必定需要互相沟通的能力和相对自由的空间。
不要说越害怕失去的东西最后都会失去。
世上诸多恐惧,在开口一瞬间都会化为虚无。
你应当重视的不是无声的付出,而是有力的“告白”,告诉世界你的想法,勇敢去沟通,必要时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