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传统行业领域。而国家政策、行业政策的日趋严格,环保督查的常态化,安全督查的严厉化,职业健康的法治化,也促使更多的传统生产性企业和工业园区开始拥抱“互联网+”时代,寻求用系统化、标准化的方法解决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和企业监管等问题。
二、当前现状
对于生产性企业而言:
1、中小企业缺乏相应专业人才(安全工程师、环评师等);
2、不能有效地组织相应的管理体系;
3、工业信息在我国刚刚起步,绝大部分企业还无法做到数据实时共享和准确分析,因此不能对危险源、污染源、设施设备等做到实时监管监控;
4、法律法规和规范导则不能实时更新,缺乏专业的解读和培训;
对于产业工业园区而言:
1、建设评价项目与管理脱节,难以监理科学合规的EHS管理体系;
2、基于纯人工的EHS督查和巡查难度大,工作无序且工作量大;
3、入驻企业EHS能力和体系层次不齐,对园区的监管要求高;
4、监管手段单一,容易出现管理死角,EHS法律风险高,责任重大;
对于政府监管部门:
1、安全生产、环保督查是各级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处于突出位置,一旦出现责任事故,责任领导难免追责;
2、各级政府在EHS方面人手有限,管理区域较广,容易出现管理死角和盲区;
3、缺乏覆盖全域的信息化、网格化、实时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三、解决方案
对于生产性企业而言:
1、建立健全标准的管理体系、合规无忧: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生成的责任清单,监理规范的管理体系,远离责任追究。
2、建立信息化、数字化系统,责任追根溯源:一源(危险源、污染源)一档,建立数字化档案,制定定期的危险源和污染源巡检计划,将每次的巡检记录在案,做到有据可查;
3、大数据智能预测、将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实时统计记录危险源、污染源、隐患、设施设备等使用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企业大数据,根据数据分析隐患的增长消减趋势,各类隐患发生的频次等;
4、移动化、智能化管理:手机电脑数据实时传输,隐患智能推送到手机,风险实时预警;
产业工业园区和政府监管部门:
1、GIS网格化实时监控:在地图上实时监管所辖区域企业的状态(正常、异常、失控);
2、在线监督、自动预警:将企业的危险源、污染源、隐患、设备等数据实时共享到园区,实现园区对企业的实时在线监督,发现隐患,整改隐患;数据化统计、分析园区内的隐患、危险源、污染源,做到危险自动预警;
3、危险分级管理、简洁直观高效:将管理区按照危险等级进行颜色区分,重点关注高危区域;
4、一切档案数字化、管控精细化:一企一档、一源一档,为企业建立数字化档案,将企业责任人员、隐患、危险源、污染源数字化记录和管理;
四、整体架构
以平台化为基础,形成从用户层到数据访问层的六层结构。以公有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作为支撑,连接企业、园区和监管部门三方应用,做到数据接入、共享交换和智能感知;
用户层:以生产性企业、园区和监管部门EHS 管理人员为主要用户,并逐步扩展到相关产业的服务人员;
访问层:以APP为主要阵地,形成APP、web、公众号、小程序等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多方数据共联,共同服务;
服务层:以微服务架构为基础,围绕业务功能构建轻量级机制,部署机制简单独立且灵活多变,实现三方服务的定制化;
支撑层:根据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构建管家服务的标准化流程,合法合规;
数据访问层:以公有云为基础,构建生产性企业、产业园区、监管部门和服务机构四方共享交换的数据库,包括评估报告、企业合规档案库、网络舆情分析数据、污染源监管数据、风险管控数据、隐患整改数据和法律法规库等内容;
五、功能设计
功能设计以企业、园区和监管部门、服务机构三方需求独立设计,相互对应。这里还将体现数据管理相关台账,但不体现权限控制,它将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出现。在实际中,由于各个园区和监管部门相互独立,在管理层级和管理模式上有较大差异,所以推荐进行个性化的定制。
六、总结
当前正处于相关环保安全政策的红利期,且即便包括阿里云在内的大型企业都还没有在传统企业的环保安全管家服务领域取得好的突破,也没有地方性强有力的安环管家企业涌现。 2019.03.23 阿里云宣布不再继续在细分领域做SaaS服务;随着巨头厂商的退场,企业SaaS服务,将开启群雄争霸时代。而无论是公有云计算的发展,还是物联网的兴起,亦或大数据的盛行都给这片蓝海注入新的机会,等着有心人前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