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
本文是教育中自我反思系列文章的第二篇:容易动怒,情绪不稳定,第一篇详见《教育中自我反思(1)》。
孩子的教育其实是自我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了自己的很多问题,以此为切入点,我对自己进行了深度剖析,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另外,文末有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请注意查收。
我曾在之前的一篇文章《家庭教育中的关键点》中,反思过自己在教育中的问题:理论丰富,缺乏耐心。
原文是这样说的:“耐心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核心,如果没有了耐心,再多的理论也是枉然,也是空谈。”。
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但并未认真思考提高的契机。基于这样的缘由,本文和大家聊聊我在教育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容易动怒,情绪不稳定。
举例:
一直以来,我都不赞成打孩子。虽然长久以来,我并没有足够的理由来支撑这个想法,但我仍然尽全力去这么做。
刚刚进入小学的壮壮,我只打过他两次。但仅有的两次却让我印象深刻,因为那是我在突然暴怒之下做出的“无奈”之举。
一个很冷的晚上,2岁半的壮壮在外面已经玩了很久。孩子到处跑不觉得冷,但大人此时已是瑟瑟发抖,好不容易哄着回来了,但刚进小区又要出去买吃的,一直哭闹着。我当时的想法是满足孩子,买完就回去,但老婆不同意,在不断的纠葛和反复中,我突然爆发,扛起孩子就往家走,这样的行为加剧了孩子的哭闹和反抗,在寒风中壮壮吐了我一身!
事情发生的当下,我并不感到内疚,而且还在暗暗责备孩子:“谁叫你不听话的,看看…!”,但之后一直到现在,每每提起此事我都会非常自责,因为我的这个举动,可能激发了孩子过敏性的体制,壮壮3岁后便处于频繁的生病中,并最终发展为哮喘。虽然,我和老婆双方家庭都有过敏史,孩子的过敏性体质更可能是遗传,但我对此仍然无法释怀。
危害:
情绪不稳定的人,说明内在的自我力量不够强大,看似突然的爆发只是内心虚弱的表现,是能量缓缓积压后的必然结果,而内心强大的人懂得缓缓释放自己的能量。
相较于偶然一次的责打孩子,持续不断的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因为孩子会在爱的包围中进行自我的疗愈,但易怒情绪的不断输出如同一张恐怖的网,时刻笼罩在你的周围,一直处于压抑状态的生活中无法感受到爱的存在!
对于性格正在形成的孩子,他们必然深受此种错误理念的引导,要么建立起一套和你一模一样的性格体系,要么是用厚厚的“心墙”将自己保护起来。
当然这是一种可怕的结果,是习惯性暴怒后的产物,我们多数人不会那么极端,再加上另一半的呵护,孩子也必然能够健康成长,只是我们要意识到由此带来的巨大危害。要努力让孩子接受更多正面情绪的影响,而不是反复的、不稳定的负面能量。
心理学分析:
不知出于什么缘由,我骨子里非常乐意满足孩子。只要是自己能够办到的事情,我都会尽全力去和孩子一起完成,但这样的行为常常会委屈自己,我对此并不进行强烈的反抗。但在不断的迁就中,我们容易失去自己,将自己的意愿压抑在潜意识中,于是便会出现情绪的不稳定,甚至是突然的爆发。
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也有这样的特质,委屈自己成全他人,长期以来以传统社会中“老好人”的形象出现。
这可能与我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我从小生活在县城生活条件还算优越的一个大家族里,最小的姑姑仅比我大5岁,我下边还有一个比我小一岁的弟弟,母亲是第一个嫁到这个家族里的贫困家庭妇女。母亲每天都要伺候着一家老小的吃饭,并且还喂养着一些家畜。我大点的时候,母亲反复给我讲的事情是:她每天很忙,要做很多事情,而我和弟弟就常常被绳子拴住门框上,没人照顾;“你爸爸很会赚钱但要全部上缴,我拿不到一分钱,却把攒了两年的钱给你爸爸买了双袜子”。
也许,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我逐渐发展出讨好他人的行为模式,也因此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愤怒。而做自己,对自己要好,便成为一直压抑在自己心头的潜意识。
当我自己有了孩子后,我的“内在小孩”便在我的孩子身上体现,我对孩子的妥协、陪孩子不断的玩,可能是在完成我“内在小孩”的心愿。只是这让我走入到了另一种极端,我又以另一种方式压抑着本我,最终我还是会爆发。当然另一个原因是我的“内在父母”也不允许我这样做,因为我的父亲绝不会容忍我有任何的“无理取闹”。
正确的做法:
突然的暴怒常常是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爆发,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会处于不耐烦、抱怨的状态,只是已经习惯的我并未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
正确的做法就是不断疏导心里的郁积情绪。
壮壮非常在意我们皱埋头。在他看来,一旦我们皱了埋头就意味着生气、愤怒。他总是会提醒我们:“爸爸又皱埋头了!”,
这种提醒是有效的,在孩子的反复提醒下我常常觉察自己是否皱了眉头,因为所谓的情绪突然爆发是错误的,而皱眉头就是不良情绪的释放,此时就要进行自我的疏导。
以前我常会反复提醒自己:我正在生气中,这样做不好,会有不好的结果,要克制自己。但效果常常很不明显,甚至会更差。
心理学的解释:
我们不能将负面的情绪,比如暴躁、嫉妒、攻击性,看成是不好的东西而不断的压抑。
正确的做法是:让这种力量在没有任何干预下在体内自由的流动。
我们要接纳负面情绪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我们既有A,又有-A。
当我们试着体会这种所谓的负面情绪在自己身体里流动时,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爽快,你也可以试一试。
每个人都有愤怒的权利,过多的压抑自我,反而会让这股力量,如同弹簧一样出现更大的反弹,去感受这种力量,它会成为我们生命力量的源头。
#心理学知识37#
关系11│天才,和情商有仇?:情商高的人,自我就受限了;而情商低意味着把别人放在了一边,这时就可以无所顾忌的表达自己了。因为考虑别人太少,所以那股创造力就显得缺乏人性化,显得很特别。天才总是坚持在人际关系中做主体,做自己,有可能显得情商低,有可能会伤到别人,但由于一直在做着自我,所以会一直保持着创造力;而特别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就会丧失掉自己的主体性,创造力就会受损。
心理学故事:武志红老师曾经为北京理工大学的30名本科生做过一项心理测试,他们的心理健康分数,平均为80分;同样的试题被用在北大学生上,他们的均分为60分,心理刚刚及格。
——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