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大学时,曾有一段时间,内心有些小迷茫,不知以后的路在何方。偶然有一天,在图书馆内翻到一本洪应明所著的《菜根谭》。书中清新、蕴味深长的语录体风格引人入胜,简短又微言大义,常读心灵常有触动。
书中云“克己者,触事皆成药石,尤人者,启口即是戈矛。” 一语中的,拨开内心的迷雾,如航灯般指明方向,平凡的日子里,遇到繁琐烦恼的事情,便想起这句话,以平常心生活,慢慢以这句作为自己的生活信条。无需怨天尤人,但行反求诸己,心明即是方向,问心无愧往前走,以生活为师,经营好自己的精彩。
后来机缘巧合,经历多很多事后,读到书中“人只一念之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体会尤深。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看似小便宜实则是大陷阱,看似能得一时之风光,实则透支自己的诚信形象。
多年未联系的老同学突然电话联系上,并且变得异常热情。
“老友,多年未见,你生活是越来越红火了呀。”
“哪里,老同学生活才是过得越来越滋润呀。”
“老同学,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有件事想麻烦老同学帮帮忙。”
“你先说说看。”我细心耐心的听着他的一言一行,尽着能帮多少帮多少的处事原则,珍惜并维护同窗之情。
“老家农田要征收了,我家有两亩多地在征收范围,这两亩多地在六年前借给叔伯亲戚耕种,现在要征收了,那个叔伯亲戚咬定那两亩多地是他家的,补偿款得归他去领”,老同学气急败坏、不甘情愿的讲道。
“这事得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去办吧,你自身的利益法律会保护的”。
“我多次上访了,不满意结果。你来给我支支招。”说完,他硬是向我塞烟塞茶和一些土特产。
我严辞拒绝道:“事情我先去了解清楚,然后接下来怎么去处理,会很清楚的和你说说。但你带的这些东西决不能留下,大家是同学,不要掺杂一些其他的东西”。
他再三塞过来,我再三拒绝。
随着打听了解的深入,事情真实的一面露出水面。那两亩多地并不是上一辈借给亲戚耕种而是明确置换,并且当时还留了字据。但由于换田的字据因时间久而遗失找不到,导致田地经营权流转的证明材料不足,对老同学是很有利的,很容易争到那笔补偿款。于是那老同学起了歪心思,想钻空子图利,四处上访,不肯接受调处意见。
了解清楚后,我以情理、道理、法理和他耐心交流,一再宽慰调解做他的思想工作。良药苦口,谆谆引导下,老同学终于想开了。
此事没有因拿人而手软,本着自己的良知底线处事,无论最终结果是否如意,都问心无愧。此事如此,事事当如此。
历史上,和珅由“大清第一能人”变成“大清第一贪”下场凄凉,前车之鉴皆触目惊心。不以微利失大节,不以恶小而为之,守住善念平安无虞。无论是谁,心存敬畏,以廉为宝,远贪即远祸。
菜根味淡粗粝,却是根基所在。“嚼得菜根,则百事可做”,经过嚼菜根般修炼,返璞归真,善养初心,感悟出工作生活的智慧,以此妥善处理工作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物,所遇之事能臻于圆满的境界,或许真的是“百事可做”。常读常悟《菜根谭》,引领我们触摸内心,寻得人生本味,诚如书中所述:“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希处,识心体之本然”。(配图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