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hotel:green street
我们入住的hotel名字叫做green street,是外表全部被粉刷成绿色的欧式筒子楼。掩映在绿树之间颇有几分静谧的美感。
酒店位于市中心的ma may街上,这条街道聚集了来自全世界的背包客,我们入住的是每晚不到30元人民币的8人混宿间。
类似大学宿舍的上下铺,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地上的好几个大背包。房间里只有一位欧洲女孩盖着被子躺在床上,聊天后得知,她来到越南做英文老师,刚来就患上了感冒。
酒店提供免费的早餐。有三种主食和饮料可供选择。第一天我们点了粥和咖啡,发现粥是冲泡的,咖啡是速溶的,于是第二天便像那些欧美背包客一样,选择煎蛋吐司,一杯橙汁。
做早餐的是个清瘦幽默却非常善良的越南男孩。五官凹凸,皮肤黝黑,典型的越南人长相。不会英文,但却非常友善,每次我们下楼,总会冲我们礼貌地微笑。每晚,当我们坐在楼下休息聊天时,他总会热心地为我们准备一杯冰水,有时候还特意询问要不要茶。每次在门口看到我们回来,眼神都亮亮的,热情地冲我们打招呼。
记得某天早晨,他在打扫卫生时,从桌上陈设的花朵中抽出一朵,示意要送给我。虽然语言不通,但是我们对这个憨厚热情的越南小伙充满好感。
然而,20多天之后,当我们从胡志明返回到这里时,被告知小伙回老家结婚了,他的家乡应该是在遥远的乡下。毕竟在这里每月工资只有100多美元,对于没有太多文化的打工仔来讲,在大城市的生活压力还是有些大。
之后在这里的每一天,我们都会点同样的早餐:两片吐司面包,一个煎鸡蛋,几片黄瓜,几瓣番茄,配一杯橙汁,典型的欧式早餐。看起来丰盛美味,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讲,根本吃不饱。
用餐时间是背包客们难得坐下来聊上几句的好时机,也在早餐时候,我们认识了两位来自广州的老太太,她们看起来都五六十岁了,却选择结伴自由行,而且本次的越南之行长达一个月。很巧的是,我们同一天去的下龙湾,当我们在普通邮轮上吃不饱饭,遭遇老鼠横行时,却通过wechat看到她们在豪华游轮上尽情享受buffet,而且还可以学做越南菜。
我们虽未同行但路线相似,都是一路向南,在美奈,看到了她们去红沙丘和白沙丘的照片,一半海水一半沙滩,真的好美。
她们还去了大叻,那个满是彩色法式别墅的地方,似欧洲小镇般洒落山间。后来看了安妮宝贝的《蔷薇岛屿》,才遗憾没能去大叻和岘港,不晓得错过了多少美丽的故事,美丽的风景。
还有一位在新家坡工作的男孩。广西人,在新家坡毕业后便留下来做工程类工作。这次他是利用周末两天时间来河内,得地利之便,他常常利用周末时间去周边东南亚国家游玩。他说在新家坡生活压力很大,正在计划移民,可能会去澳洲。
位于市中心的地理位置,让这家酒店的生意特别好。店内装饰简单而优雅。最喜欢挂在墙上的一幅油画。
火红火红的花,开得热烈,层层叠叠,阒静的街道上,两位身着红色和蓝色奥黛,戴着斗笠的婀娜女郎安静地走着,路边一辆三轮车停靠旁边。黑瓦白墙,画面和谐美好安静,仿佛江南古镇。
我问前台小哥这是哪里,他告诉我是过去的河内,现在已经没有了。端详那幅画好久,以后的日子里,每次到楼下,总会对那幅画看上几眼,那火红的花应该是凤凰花。
记得来越南之前,曾搜到一部越南的电影《恋恋三季》。电影海报是一位白衣女子站在一条幽深遥远的路上,道路两旁茂盛的大树红色花朵绽放,浓浓的热带风情。那是属于热带的花,凤凰花,或者木棉。
每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酒店,我们都喜欢跟前台小哥聊上几句。他的英文名字叫eagle,浓眉大眼,不太像传统的越南人。大学企业管理毕业之后,因为热爱与不同的人交流,辗转很内多家酒店工作,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文。他一直梦想着能开一家自己的hotel,或许是工作经验丰富的原因吧,他处事圆滑且精于世故。
画廊一条街
我们居住在著名的“三十六街”中心。在这座“时尚传统混搭”的城市,根本无需目的地,随意游走就好,因为走到哪里都是风景,看到的一切都非常独特。
不像泰国,随处可见7-11便利店,河内没有7-11,甚至这30天我们经过的城市,都从未见到一家。在我们常常活动的36街,只有一家k-mart,里面各种生活用品齐全,而且价格便宜,比如一包奥利奥只要4.5元人民币。
画廊一条街充满着浓厚的西方气息和艺术气息。每一家画廊都将画直接摆在门口,简单陈列,在这里画不再是遥不可及地艺术品,而是接地气的商品。
画的内容丰富多样,有身着奥戴的越南美女,有这个美丽国家的风景,也有不少胡志明的画像。总之,越南的风貌以艺术的形式被优雅地呈现。看着那些胡志明的画像和革命、历史的描绘,像看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
这条街,文艺气息十足。街道两边咖啡馆、西餐厅林立,道路狭窄安静,摩托车也很少。这里的法式建筑愈加精致、细长、逼仄。
透过咖啡厅或西餐厅、披萨店的门口,几乎清一色的欧美面孔,他们或安静地看书,或肆无忌惮地喝酒聊天,谈笑风生,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干,喝着咖啡,发着呆。
水上木偶戏
越南的水上木偶戏作为东南亚独特的文化遗产,成为所有越南旅行攻略书上必须的推荐。木偶戏演出的剧场在还剑湖附近。剧场隐藏在咖啡馆和餐厅之间,没有明显的门牌和标志,当我们到达时,普通票已经售罄,vip的票会贵将近20元人民币。进场之后,才发现座位可以随机坐,根本不存在什么vip。
离开场还有半小时,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全部是欧美人。
售票处明确注明,如果要拍照或录像需要另外付费,其实进场之后,工作人员就不管了,拍照也没有关系。
水上木偶戏号称越南国粹,是演员们在幕后操纵木偶,木偶们在水上进行的艺术表演,时长好像是1小时。类似国内的皮影戏或者提线娃娃。
开场最初,首先是一段越南传统乐器的表演。老艺术家们身着传统服装,安静地坐在舞台一角,面带微笑,吹拉弹唱此起彼伏。全部是越南民族乐器,都叫不上名字。曲调有种浓浓的热带乡村风格,些许沧桑,几许恍惚,丝弦交错,锣鼓相交,笛声清脆婉转,时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时而“转轴拨弦三两声”,余音袅袅,仿若置身另一个世界。
余音落下,正式进入了水上木偶戏的表演。
木偶们在水上跳上跳下,扭动着笨拙的身体。表演内容分九项,包括还剑湖传说、劳动人民插秧、劳作,还有大型活动的舞龙表演等,基本是表达越南传统文化和普通生活。
坐在台下,跟着这些老艺术家们的音乐和笨拙的小木偶们重回传统年代,表演精湛独特,以至于很多个日子之后,小志仍然在感慨,“水上木偶戏有种无以言说的美”。
戏剧表演
小志在lonely planet上看到,除了水上木偶戏,越南还有本土的戏剧表演,类似中国的古典戏剧——京剧。
剧场位于河内一个大商场附近。这是我们在河内看到的最大商场。商场对面却是小吃一条街,路边摊、小吃店鳞次栉比。一半是大城市的CBD,一半又是城市的烟火生活。这样的格局真的是很有意思。
我们到达时正赶上午饭时间,所有餐厅都爆满,随便选了一家价格便宜的小店,仍然是越南特色食物:粉。
与我们同桌的是位身着衬衫和包裙的女士,白领上班族模样。来到河内的几日在街上看到的多是挑着扁担叫卖的劳动人民,这次第一次见到上班族,我们猜测这周围的很多建筑应该是办公写字楼。
夜晚的的戏剧与想象有些区别,内容表现的还是越南的本土生活,衣食住行,爱情。大厅陈列着五颜六色的戏服,有演员直接席地而坐,上起了妆。这次戏剧独特的地方是多了一些魔幻的因素。全越南语表演,会显示英文字幕。
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一个修炼千年狐狸精,被扮演成好人的捕快所欺骗,盗走了元神,结局便是可怜的狐狸精边哭边喊:“my pearl,my pearl……”后来这个无头无尾的无厘头故事成为我们一路上的笑梗。
表演服装略显粗糙简单,布景也非常简单,表演厅类似国内的话剧表演厅,演员举手投足间的感觉非常随意,小志说,完全没有学到中国京剧的精髓。
而经典之所以能流传,历史沉淀的工匠精神功不可没。整场表演的配乐非常棒,过程中有段单独的乐器表演,说唱念白,艺术家们面带微笑,用越南传统乐器演奏出独特的乐曲,让人“如听仙乐耳暂明”。
在越南,真正理解了音乐无国界的含义。仿佛这个国家所经历过的战争、人民经受的生活的艰辛,以及越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都蕴含在那一声声吟唱,一下下的敲击中。
文庙
同国内一样,越南也有文庙。去往文庙的路上,到处可见木棉花的图腾,曾有一种说法,木棉花是越南的国花。
文庙和美术馆仅一条马路之隔。距离胡志明陵墓、军事博物馆等地也都不远。很欣赏河内这一点,将文化类经典都规划在一起。
不得不说我们这次越南之行实在是太幸运。在文庙,我们邂逅了大量的毕业生们在拍毕业照,这样壮观的景象,在国内文庙这种严肃之地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询问了曾在中国待过一段时间会讲中文的两位越南小伙,我们知道,这些来拍照的并不是毕业生,他们要到明年6月才毕业,但是在越南,大学生们会一批一批地先把毕业照拍掉。
女孩子们着高跟鞋,五颜六色美丽的奥黛,每个人偶读精心化了妆,发型也经过特意打理,手捧一束鲜花,美得淡然。
如此丰富的河内,让我们爱上了这个既现代又传统的城市,当要离开时,心中竟然升起一种不舍和乡愁一般的留恋。
此心安处是吾乡。用心经历最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