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电影《悟空传》,不得不说对于原著党来说还是有很大的遗憾,金蝉子没了,整个剧情和原著出入非常大,硬套了几句经典台词,结合成了一个故事。一群掉下凡间失去法力的神仙抓个筋斗云抓了半部电影,我来过,战斗过,我不在乎结果这句台词彭于晏念出来真的很尬。
但不妨碍我还是认可这部电影,至少《悟空传》的核心保住了。其实说实话,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翻拍成电影是很难的,因为这部小说完全就是走的意识流,时间线混乱,作者想到哪里写道哪里,还有大量的留白韵味,要读后思考良久,才能整理出一条大概的主线和理解其中的深意。
原著作者、编剧今何在自己也说:“我不希望这个电影,就是把小说翻拍那样做出来,是没有创新没有改变的。每个人都可以把他心里对西游的想法,对孙悟空的想法,对这些任务的想法放进来,这样对他会是一个永远变化的,永远会有生命力。”
在这里插一段,突然想到章老师曾演讲说过“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但一万个人心中只能有一个孙悟空。”手动微笑脸。
所以个人认为能拍成这个样子,我已经感到很棒了,特效也是诚意满满,导演郭子健也是《西游降魔传》的联合导演、编剧,所以《悟空传》这部电影中也能看到郭导对星爷的一个致敬,当齐天大圣回归时,熟悉的小刀会序曲旋律再次响起,真的令人热血激昂,孤勇悲怆。
这部电影大概讲述了妖魔孙悟空,天庭毁掉他的花果山以掌控众生命运,他不甘心自己的命运被掌控,便决心跟天庭对抗,混入天庭企图摧毁掌管天地因果,统御众生命运的“天机仪”,从而爆发了对抗天庭的一系列革命。
他为什么要大闹天庭?无论是《西游记》还是《悟空传》,都隐晦的传达了一个信息:打破枷锁,向往自由,原著最核心的部分也在这里。
“若天压我,劈开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来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
天庭制度森严,读书上学还要分成“天”,“地”两个等级,只有天级一等学生才有资格吃蟠桃,出身好的神仙可以作威作福,毕业之后也可以混一个好职位;出身不好的“杂种”想要成功便要经受层层磨难。
大部分人生活在被神掌控的地狱中,也就是被毁掉的花果山,一出生便被注定了命格。
孙悟空遇到了不能爱的阿紫,一生的宿敌杨戬,和思念昔日爱人阿月的天蓬,他们的身份注定永生相杀,但其实不甘命运摆布的又何止孙悟空一人,却没想到反抗却带来更大的浩劫。
是不是很熟悉?天机仪就像是社会中阶层的壁垒,比如美国,商人的儿子基本上还是商人,木匠的儿子依然是木匠,因为阶级固化已经形成,木匠的儿子天生注定得不到更好的资源,这种阶级壁垒很难打破。现在中国这种阶级固化的现象还不是很严重,但固化的形成也是必然的趋势。
正如之前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所说:“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的,而且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农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所以这就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比他们走很多捷径,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我父母是外交官,从小就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对我这种学习习惯,性格上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因为我这每一步的基础都打的比较牢靠,所以最后自然就水到渠成。”
但并不可否认现在仍然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打破这种壁垒。
“天机仪”就是阶级壁垒,孙悟空做的就是打破壁垒的革命者。
孙悟空是叛逆的,杨戬是被体制化的。王母不准他吃蟠桃,孙悟空偏要吃;天命不允许开花,杨戬只能认命。
天蓬在面对上圣天尊时,拼死抗争,玉石俱焚。上尊怒极反笑:“为什么一个个还要来送死?”
天蓬怀念着他的阿月神色黯然:“我不像你,可以一个人孤独地活。”这大概是悟空传里传递的第二个核心部分了。
“我不要死,也不要孤独的活。”
马尔克斯曾经说过:“人类孤独的根源,在于没有爱的能力。”
上圣天尊对杨戬说,你要开天眼,成为神仙,就必须放下一切,无欲无求。
菩提老祖对孙悟空说,那些你在乎的,在你心里留下印记的,才是你对抗天庭真正的力量。
没有爱的人,就变得麻木,因为麻木,所以孤独。日漫不是常说吗?“就算是渺小的我也有自己想要守护的东西呢!”
《悟空传》这部电影传递了我认为原著中最为核心的两个部分,一个是自由,另一个便是爱人。
在花果山中阿紫,孙悟空相互产生了情愫,天蓬遇到了阿月,卷帘遇到了认可他的村民,杨戬从小便失去母亲,遇到了一个误把他当成已死去儿子的阿婆。在这天庭所谓的地狱中,每个人都有着爱的能力,只不过有的人选择了麻木,认命。
做一件事,就认真去做;觉得不自由,就奋力打破这枷锁;爱一个人,那就大大方方,用尽浑身力气去爱。不要在事情开始之前,就去担心无所谓的结果,也许公主死了,可屠龙的少年仍在燃烧。
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很可惜,很多经典句子都没办法在短短两个小时不到的电影里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