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以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这个主题让我犯起了难。我每天思考写哪本、怎么写,却迟迟不动笔。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王潇_潇洒姐的《女人明白要趁早》,是它开启了我的阅读之旅,但除了当时遇见这本书时内心震惊和顿悟的心情,其他的我已记得不太清楚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蔡崇达的《皮囊》,里面的每个故事我都认真的读了一遍,特别喜欢其中《厚朴》这个故事,但除了读这本书时的喜悦之情,其他的我早已忘记。今天,我介绍一本我最近读的书,《学习之道》。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由于冯蕊推荐。正好遇到我每月买书的日子,于是就顺手一起买了回来。真没想到我真的很喜欢这本书。虽然我达不到乔治·维茨金的那种境界,但是他正在做的太极冥想也正是我现在正在做的,从中收到了很大的启发。
在我初二的某天晚上,爸爸叫住准备上床睡觉的我,开始向我传授太极冥想。
对于太极冥想,我对爸爸挺愧疚的,他用了10年的时间一步步的引导我进行禅修,然而,我并没有把爸爸的话放在心里,遇到关卡就开始放弃了,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偷偷的躲懒。冥想的时候也不按照爸爸的要求,不严格的要求自己,脑中总是像放连续剧一样,天马行空的乱想。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10年后的今天,这个社会竟然开始流行冥想。
原本是抱着“作者向我传授怎样通过努力使成绩一步步提高最终成为天才考入某著名大学”的这种心情翻开这本书,却意外发现,乔治.维茨金也热衷于太极冥想,我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开始好好“练功”。
先汇报一下我昨天晚上冥想的情况。虽然冥想完没有看时间,但自己预估达到了一个小时,昨天晚上我的状态比以前有进步,而且克服了一些障碍。
比如,我发现我进入气功态的时间比较慢,预计要半个小时,而且我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光亮、声音、动静等等,自己也总是跑神,脑海中总是不知不觉跳出一个想法、一段回忆,或者是白日梦。看了《学习之道》,受到乔治·维茨金冥想、下棋过程的启发:我应该注重冥想的过程是否舒服?是否比昨天进步了?今天的状态自己是否满意?而不是只看重时间和结果。时间和结果固然重要,但要相信,过程用心了,时间和结果总会在一次次的进步和努力中达到期望中的高度。
而且,运用《学习之道》中的思维,我把在冥想过程中的那些干扰因素转为为我所用,利用这些干扰因素来训练自己的专注力和抗干扰能力,这种方法还用到了学习中。
今早室友W在寝室背《管理学》,W是位很可爱直率的女孩儿,但她的声音分贝很高,天生的大嗓门儿,因此当我想静下心学习的时候,她的声音便成了我最大的干扰。而今天早上,我换了一种思维,让这种干扰因素为我所用,帮我克服障碍。在她背诵时,我就用心听,默默地把她背的东西记下来,变成自己的知识。如此一来,心境和效果便是另一番景象了。
昨晚在禅坐的过程中,我还克服了另一个障碍。以往在感到身体稍有不适时,这便成了我放弃禅坐的借口。而昨晚,每当有身体的疼痛感和不适感袭来时,我便告诉自己,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让自己提高的机会,然后,神奇的事情真的发生了,我坚持了下来,并且体验到了爸爸所说的某种过程。人生真的很神奇,控制自己的意念真的很神奇!我猜想,这和李欣频的调频,也许有异曲同工之处吧!(纯属个人猜测,我只是经常听说李欣频老师的调频,却没有去了解过。)
《学习之道》这本书我会看第二遍。第一遍阅读后对其中的内容没有完全理解,我总是消极的认为,是自己的智商跟不上乔治·茨维金。除了太极冥想,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乔治的那股专注劲儿,他无论做什么都是全情投入、认真训练、积极思考,也许,这才是最重要的学习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