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网络初期班第二十三期
坚持分享第47天 2020.08.24
走到今天,读书《建构之道》到近二百页,老师也讲到重新建构,这周的任务也是对近期自己的故事进行重新建构。但,我遇到问题还是会情绪当先,不能够理性建构。
比如买房,相中户型不相中位置,跟老公的买房理念也不同,且老公可以把这个问题上升到对我的“人身攻击”上来,这个卡点如何解决?如何重新建构?
组里姐妹们讨论,老公把房子选择在离我上班近点的位置,是舍身处地为我着想,对我的体贴,老公知道情绪不愉快,买花来表达对我的爱,说明老公心里面一直有我……听到这些,心情一下子转好!
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呢!觉察情绪,反思复盘,重新建构,开启新的开启!
又一篇
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
一般而言,人的情绪会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受到上司或者强者情绪攻击的人又会去寻找自己的出气筒。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因为也许会有多个渠道的怒气传递到他这里来。
现代社会中,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紧张很容易导致人们情绪的不稳定,一点不如意就会使自己烦恼、愤怒起来,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这种消极因素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就会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猫"的队伍当中--被别人"踢"和去"踢"别人。
虽然人经过情绪发泄之后,心情可以得到暂时的缓解,但是这种效果不会长久,会不断地死灰复燃。
而且利用这种情绪发泄之后的人,会在潜意识种下了凡事诉诸暴力,没有必要自我控制和压抑的心里投射,最后演变成家庭暴力和群体暴力事件的助燃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