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25个儿子,在选择接班人时,为何会选择曹丕?
曹操一生中有25个儿子,其中有五个都是非常的出类拔萃,他们是曹丕、曹植、曹彰、曹昂和曹冲,其中曹操对曹冲更加的喜爱,但是曹冲十三岁时,因病去世,让曹操伤心不已,而长子曹昂在宛城之战中,死于乱军之中。
可以说这两人都是曹操最为宠爱的儿子,也是曹操接班人最好的人选,但是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去世了,曹操在选择接班人上,就只能从曹丕、曹植和曹彰三人之间选择了,但是曹操对他们都不太满意。
曹植虽然有着很好的文采,也很聪明,但他作风有些轻浮,政治不太适合他。曹丕相对来说性格要沉稳一些,但是为人比较小气,能力平平,所以曹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拿不定主意,一直在摇摆不定,最后按照接班人的顺序排,曹丕成为了世子。
那曹操有25个儿子,在选择接班人时,为何会选择曹丕呢?
曹丕在政治方面非常擅长,很会拉拢人,他拉拢的司马懿等世家大族,为了他提供了保障,并且曹丕从小时,就经常跟着曹操南征北战,在治理官吏上那是驾轻就熟,他心急很深,不漏声色,司马懿曾评价他“潜龙勿用”,可以看出曹丕的心机城府之深。
比如曹操一直都不知道曹丕有肺结核,直到曹丕继承帝位,临死之前召见司马懿时,司马懿也才知道。
曹丕相对曹植来说,有更多的朝臣支持,比如崔琰、毛玠、邢颙、桓阶、贾诩等人都是他的忠实拥护者。崔琰还是最坚定,最有名的一个,他和孔融一样都是士林领袖,还和毛玠一起长期的负责曹操的人才选拔,在官场的影响力自是不必说。他还曾经公开的表示支持曹丕,这也说明了多数朝臣的选择。
而曹植虽然是有很高的个人能力,但是他在政治上比较弱势,很少有支持他的政治势力。在史书上,曾经明确表示支持他的人也只有杨修、丁仪、丁廙,以及杨俊、邯郸淳、 孔桂等,这些人的影响力都不大,只有杨修是世家大族出身,曹操虽然宠信丁仪,但是并没有多少的影响力。所以说朝臣支持曹植的人很少。
而曹植这个人在做事上,常常任性妄为,不会约束自己,贪酒成性,没有一点领导人的形象。曹丕则是时时刻刻的都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还把曹操后宫的妃嫔和亲信给买通了,让他们经常说曹丕的好话,在长时间的经营之下,曹操对曹植的印象大打折扣。
对于曹操来说,他要是坚持废长立幼的话,这样就会造成很大的后果,比如对支持曹丕的朝臣,采取严厉的打击,但事实不允许他这样做。
当时外面有强敌孙权、刘备,两人都对曹魏的势力地盘虎视眈眈,一直在等待时机,伺机而动,内部因为曹操的公开称王,导致很多对大汉忠心的人,开始反扑,有很大的意见。
要是曹操这时进行大肆的屠杀,那么只会造成更大的后果,说不定也会有袁绍和刘表那样的结局。
曹彰在打仗上勇猛无敌,妥妥的一员虎将,缺点就是有勇无谋,和张飞是差不多的,只是将才,不是帅才,接手曹操留下的基业,以他的能力是不行的,所以曹操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在曹丕和曹植两人中选择。
而曹操选择继承人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找一个和他一样善于谋略,工于心计之人,曹植显然不是这块料,光是靠他写文章,有文采,肯定是不行的,毕竟治国不是靠文采就可以的,万般无奈之下,在25个儿子当中,曹操也只能选择曹丕。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