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寝室的QQ群名称叫阿卡姆疯人院,阿卡姆是啥东东我还真不知道,不过疯人院是肯定的,每天24小时时刻都有人醒着,晚上还有人“值班”到天亮,好多次早上五点多醒的时候都还能看见没睡的人,然后我起床,他们休息。
早上起床洗漱一下就去吃饭了,临走前习惯性地叫醒了一个还在睡的室友,以免他们上课迟到。
按照习惯吃完饭到教室正好距上课有十来分钟,用来玩会手机或者看会书
不过今天到了教室就感觉不对,按照习惯,我叫醒他们去吃饭,他们起床洗漱一下就直接去上课了,基本上比我还要早到几分钟。但是今天一个都没见
赶紧去群里发信息,却迟迟得不到回应,一直到上课也依然静的让人发怵。
老师一个个念完没签到同学的名字,全是我们寝室的,然后下面就笑崩了,不过还好人没有全军覆没。
这几天美国社会与文化的老师正好讲到了美国的教育,说的一个点就是中国学生在小学中学阶段往死了学,到了大学就往死了玩;美国的学生则是小学中学使劲玩,大学却面对着很多学习的压力。
虽然两种方式不能说哪个对,哪个错,但是哪个更好一点很多人心中还是有一个判断的。
其实,每个社会的大部分人都只能做普通的事,而每个社会的发展进度与方向始终是由一小部分人引导的,而每个社会也是这么安排的。
从我们出生的基因、吃饭的基因、家庭的基因、教育的基因、资源的基因……从出生、受教育、工作乃至死亡都是被安排好的。
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有能有多少?当然这不是说就没机会,而是要刻意地去改变。
去刻意改变自己的认知、刻意改变自己的习惯、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认识到这种差距的人很多,但是真的能改变的却很少,大部分人往往是改变着改变着就又回去了,到头来这只是瞎折腾。
中午带着几个部门与社团的小干事画了好长时间的展板,用来之后一个社团活动的宣传,对于自己这种艺术细胞接近零的来说,真的是还不如去做一套数学题呢!实在不行做英语也比那感觉好,不过好在做完了,而且还不错,虽然自己只是打打下手。
虽然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但是整个过程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情绪,因为自己始终相信,无论什么困难都会过去的,只不过是过程可能稍微曲折一点而已,但是这又有什么呢?
真正可怕的不是那些遇到事情就暴跳如雷的人,而是那些一声不吭去做事情的人。不知道你是否相信:一个连自己情绪都控制不了的人,是做不好什么大事的。
前几天看到一段话,觉得挺有意思的:
“你喜欢看书,他喜欢玩游戏。这不叫三观不合。
你喜欢看书,他说看书有什么用,不就是装文艺嘛。这才是三观不合。
你喜欢去西餐厅吃牛排,他喜欢在大排档撸串。这不叫三观不合。
但是他说那玩意死贵,还不好吃,说你真是做作。这就是三观不合。
你喜欢假期去各地旅游,他就喜欢宅在家里。这不是三观不合。
但是他说旅游有什么好玩的,不就是花钱遭罪嘛,躺在家里多舒服。这就是三观不合。
其实三观一致,并不是要求你们完全一样,而是彼此之间能够求同存异,懂得包容和欣赏。
否则,你跟他分享快乐,他觉得你在显摆;你跟他倾诉难过,他觉得你是矫情。”
刚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感觉把自己对三观不合的观点总结的特别透彻,那感觉真的就像是在这大夏天吃到了冰激凌,可能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吧!
下午上篮球体育课,老师点完名就开着小汽车去打羽毛球比赛了,让我们自己玩。
练了一会儿跟几个计科院的同学跑一边去聊天了。一群男生在大夏天的操场看着别人上课,讨论的话题也可想而知,觉得没意思就看手机去了。
又看了一下那篇文章,突然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也很好,但是有点空了。
三观合不合基本都是用在情侣之间的,你见过几个普通朋友之间因为你喜欢吃香蕉我喜欢吃苹果,你喜欢看书,我喜欢玩游戏而分手的。朋友而已,谁管谁!
但是,两个情侣在一起,你喜欢读书我喜欢玩游戏,你喜欢旅游我喜欢宅,你喜欢面条我喜欢米饭。你觉得这样的两个人能做情侣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然后,然后我又不太同意他的观点了。
那什么是我认为的三观呢?
你爱读书我爱打游戏这可能不是三观不合,
你爱读书,看到好的书籍与文章之后拿来与我分享,我很开心;我打游戏,遇到有趣的的片段讲与你听,你也很开心。这肯定是三观契合。
你爱旅游我爱宅这可能不是三观不合,
你爱旅游,偶尔带着我去跑遍山南海北,我很开心;我爱宅,偶尔带着你宅在家里做一些小手工、看个电影、一起做饭,你也很开心。这也是三观契合。
……
可能你也发现了,其实也许并没有所谓的三观合与不合,因为肯定没有哪两个人的三观是一样的,既然不一样又怎么说合不合呢?
所谓的合,就是双方能不能接纳两个人之间的差异。你喜欢牛排,我喜欢大排档,我也能跟你一起吃牛排,你也能跟我一起吃大排档。
可能,这是一种更好的三观契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