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西解红楼(第十六回)宝黛爱情2

读四书众人暗揭秘

含深意浓墨染红楼



黛玉小心惟恐笑,顽童考证四书留。

人生何处俱通明?绮丽风光百鼓楼。

《四书》,《红楼梦》文本中的《四书》到底是指什么?宝玉为何最后只保留了《四书》,而将别的书都焚毁了呢?我们如何来理解他的这一疯狂行为?《红楼梦》文本的故事情节到底有没有最终结局?这些涉及《四书》的问题构成了一个个谜局。这些谜局的答案被雪芹写在了《红楼梦》文本之中。我们准备分两次来探讨《红楼梦》文本中涉及的《四书》问题。

我们上一回分析了宝玉黛玉的双重身份问题,这一回我们来分析一下《红楼梦》文本中第四条隐线下面的第一条小隐线。它就是《红楼梦》文本中多次提到的《四书》。《四书》包含着很深的隐藏语意。在这条小隐线中,雪芹还让书中其他人物也参与进来,他们辅助这条隐线。雪芹这样写才显得丰富多彩,趣味深厚,也才能呈现出一种立体交叉的整体表达效果。

我们都知道,封建社会的《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四书》通常是和五经连在一起来讲的。“四书五经”记载了我国封建社会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统治、军事策略、外交方略、文化传统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封建思想。这些封建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科举选仕的重要标准,科举选士的考题必出自“四书五经”,这也足见其对为官从政和为人处事的重要程度。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是以“四书五经”作为修身养性、立德立言、齐家治国的根本标准。“四书五经”在人际交流,社会规范,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然而让我们奇怪的是《红楼梦》文本中却多次提到了《四书》,而很少说起《五经》。《四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立身之本,以宝玉的性格特征,他最该摒弃的就是《四书》。然而我们在《红楼梦》文本中看到的都是宝玉只相信《四书》,认为《四书》是唯一没有杜撰的书籍,甚至将其奉为神明圣哲。这是非常矛盾的一个现象,也显得十分不合情理。其实如果我们理解了宝玉黛玉的双重身份构成情况,也理解了其他人物形象中包含着的隐藏语意,那么这种不合情理之处就变得很好理解了。

《四书》首次被雪芹写到是从黛玉初进贾府就开始的。《红楼梦》文本第三回中有两段包含《四书》的描写非常有趣,第一段是: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第二段是: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这两段文字描写十分精妙!黛玉初到贾府时处处留心,说话做事谨小慎微,生怕被人笑话了去。开始贾母问念何书时,黛玉说只刚念了《四书》,而当黛玉反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不以为然的说读的什么书,不过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罢了。黛玉便留心记下了,学会了。后来当宝玉问起她读何书时,黛玉便回答说不曾读,些许认得几个字。黛玉处处留心的形象一下子就生动传神地呈现在我们红迷朋友眼前。这也是雪芹刻画人物形象的精妙之处!这些我们就不多说了。我们主要来看看这两段文字中的隐藏语意:表面上看,黛玉宝玉说的《四书》是指封建社会传统意义上的《四书》。但是如果我们读完《红楼梦》文本之后结合他们两人的性格特征再回过头来看这段描写,就会发现这里的《四书》除了表面意思之外,还含有隐藏语意。这是因为宝玉相信《四书》内容的描写不符合其性格特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宝玉最不喜读书,而《四书》居然占据了他的灵魂深处,成为他的至圣法宝,居然认为它不是杜撰的,是自己应该遵循的先贤宝典,这本身就不符合宝玉顽劣不堪、懒于读书的性格特征。其次,宝玉最不喜欢仕途科举和经济文章,而《四书》却恰恰就是讲的这方面内容,是封建科举的考试内容。最后,这时的宝玉大概七岁左右,他能信口编排一段不存在的典故,这也说明他并未将心思放在《四书》之中,而是放在了一些杂七杂八的儿女之事和歪情斜才上面,这是他不思进取,不求功名的性格特征的一种表现。并且宝玉是一种反叛性格,他最烦封建伦理和封建礼仪,而《四书》恰恰就是讲这些内容的。综合以上三点原因,我们认为,宝玉不可能如此看重封建社会传统意义上的《四书》,他说的《四书》其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四书》,而是另有所指。

我们再来看看黛玉的情况,黛玉入贾府时六岁左右,据她说“只上了一年学”。这一年学因为身体和家庭原因还是断断续续上的。当贾母问她时,她回答说“只刚念了《四书》”。这里显然是说只把《四书》刚念完了之意,这其中自然含有一点谦逊的意思。如果黛玉说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四书》,好像有点说不过去。原因也有三点:一是《四书》是一部十分庞大且内涵深厚的封建典籍,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也可见要读完读懂《四书》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并且黛玉因身体原因,这一年之中是断断续续学的。这一点在《红楼梦》文本第二回中雪芹已有所交代,书中写道:

妙在只一个女学生,并两个伴读丫鬟,这女学生年又小,身体又极怯弱,工课不限多寡,故十分省力。

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女学生侍汤奉药,守丧尽哀,遂又将辞馆别图。

上面这两段文字说的就是黛玉由贾雨村教了一年学的情况。雪芹在这里交代时,同样是采用“交错阴阳法”将故事情节的前后次序打乱了来讲的。这一点我们以前分析过了。我们正是基于这种分析做出了黛玉学《四书》时是断断续续的推断。二是黛玉的母亲贾敏这时已经病入膏肓,医药无济,并且最终因病离世。作为她唯一爱女的黛玉也不可能专心致志学习《四书》。以黛玉的性格,她一定深爱着自己的母亲,并且还为此而泪落连连,时常牵心挂肚,思念探望,侍奉汤药,在母亲床前尽心尽力,尽德尽孝。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她也不可能专心向学,学完《四书》这么博大精深的封建典籍。三是我们上一回分析了黛玉的最大爱好就是读书,可是我们在《红楼梦》文本中也从未见过她读这些三纲五常之书,三纲五常之书只是在这里被她提了一下,并且以黛玉的反叛性格来看,她也不会真正学习《四书》。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黛玉口中的《四书》是含有隐藏语意的,也同样是另有所指。

那《四书》到底会指什么呢?我们红迷朋友如果细心阅读《红楼梦》文本的话就会发现:文本第一回中有一个隐藏着的“四书”。它是由雪芹详细交代的《红楼梦》文本的四个书名而构成的。这四个书名分别对应着四部书,它们合在一起也可以称之为四书,但实质上却是另外一种“四书”。因此我们认为黛玉和宝玉在这里说的《四书》的隐藏语意是指《红楼梦》文本第一回中暗藏着的“四书”。如果这样来理解,那一切就都能说通了。正因为这种隐藏语意的存在,这两处情节就变得更加有趣合理了。贾母因为是暗指《红楼梦》文本四个书名的“四书”而问黛玉念何书(为了方便叙述,我们以加引号的“四书”进行简称,而将传统意义上的四书用加书名号的《四书》来代指),也就是在问黛玉可读了“四书”,结果黛玉搞不清是在问《四书》还是在问“四书”,她就模棱两可的做了回答,说是念了《四书》。贾母对此回答不满意,说念的什么书,不过认得几个字罢了,“四书”可不就是几个字的事嘛!黛玉通过察言观色马上就明白了贾母是在问“四书”,于是当宝玉再次问起时,黛玉就说些许认得几个字,用以对应“四书”这几个字。这就是她对贾母的侧面回答,是说她现在听懂了贾母问话的隐藏语意。

宝玉对“四书”是深知就里的,他正因为知道四书实质上是指“四书”,他才对此深信不疑,认为是不可杜撰之书,而他这才杜撰了“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的与“四书”相关的所谓典故,还说“四书”是唯一可信之书,是自己遵守的至上宝典。我们这样来看的话,一切就都变得合情合理了。可见这里雪芹将我们红迷朋友的眼光引向了《红楼梦》文本第一回中的“四书”。这是雪芹非常有意思的一种创作,也是雪芹的一种提示。这也是黛玉和宝玉这条小隐线的真正起点。这样,有关四书的事情暂告一段落,但在《红楼梦》文本第九回中雪芹又一次描写到了四书,书中写道:

贾政看时,认得是宝玉的奶母之子,名唤李贵。因向他道:“你们成日家跟他上学,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语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长进的算帐!”吓的李贵忙双膝跪下,摘了帽子,碰头有声,连连答应“是”,又回说:“哥儿已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说的满座哄然大笑起来。贾政也撑不住笑了。因说道:“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这一次与前面不同,这一回是贾政眼中的四书。这里也写得奥妙无比!李贵说到的《诗经》是五经之一。“呦呦鹿鸣,荷叶浮萍”是错误的,正确的是《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贾政只让讲明背熟四书,而将五经弃而不顾,这个四书到底是《四书》还是“四书”呢?其实贾政的话里有隐藏语意,同样是在指“四书”。原因有这么三点:一、根据《红楼梦》文本的前后顺承关系,黛玉宝玉说的四书是指“四书”,那么贾政所说同样会是指“四书”。二、贾政的姓名本就包含隐藏语意。“贾”字雪芹已经在“护官符”中明确指出是谐音“假”字。而对于“政”字,则是一种拆字手法,因为雪芹创作时,明确了贾政这一辈人是“文”字辈,这说明雪芹是将“文”字的偏旁部首当做一个完整字来看待的,再加上“政”字的另一部分可以拆解成“正”,那么“贾政”拆字及谐音后就是“假正文”。这是雪芹赋予贾政的隐藏语意。就是指出贾政身上包含着言外之意。贾政说的四书同样也是暗指“四书”。三、贾政本身是有慧根的,他能根据贾母等制作的灯谜而看到灯谜以外的预示含义,这说明贾政是将文字看做一语多意的。那么贾政在这里特别强调的四书同样也是一语多意的。根据以上三点,贾政口里的四书明着看好像是在说《四书》,实际上却是在说“四书”。贾政是在让我们红迷朋友搞明白、背熟“四书”最为要紧,这样才能真正明白《红楼梦》文本的隐藏语意,这才是贾政所指的真正含义。

在《红楼梦》文本第二十八回中雪芹再次写到了四书:

宝玉拿起海来一气饮干,说道:“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薛蟠未等说完,先站起来拦道:“我不来,别算我。这竟是捉弄我呢!”云儿也站起来,推他坐下,笑道:“怕什么?这还亏你天天吃酒呢,难道你连我也不如!我回来还说呢。说是了,罢,不是了,不过罚上几杯,那里就醉死了。你如今一乱令,倒喝十大海,下去斟酒不成?”众人都拍手道妙。

这段文字看似轻描淡写的文字游戏,实则写得奇妙深刻,意蕴深长,包含着很深奥的隐藏语意!这段故事情节的后面部分因为有点长,我们未与摘录。宝玉的酒令是先要用女儿的“悲愁喜乐”四个字来注明原故,各做一词,然后再唱一曲,最后酒底要以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对应桌上的一样现成东西。这里是将四书五经连在一起来说的。值得我们红迷朋友注意的是这次聚会饮酒的是五个人,而实际说出酒底的却只有四个人,唯有“呆霸王”没能说出酒底来。这样四酒底五人饮就与四书五经形成了逻辑对应关系。四个酒底对应着四书,五人聚会饮酒则对应着五经。这样看来,雪芹似乎是在讲传统意义上的《四书五经》,其实不然。因为《红楼梦》文本之中同样隐藏着一个四书五经,其中的“四书”我们上面已经说过了。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五经包含的隐藏语意:

我们红迷朋友知道,雪芹在第一回里讲述《红楼梦》文本成书过程时,只说了四个经过,但是《红楼梦》文本的成书经过实质上是五个,是经过五次变换而形成的,即雪芹先创作出表达血泪真相的《石头记》,然后再经过中间四个环节而形成了《红楼梦》文本。这五次变换就是《红楼梦》文本的五个变换经过,五个变换经过与雪芹这里说的“五经”就形成了逻辑对应关系,即雪芹说的“五经”实质是五个变换经过的浓缩书写形式,也是雪芹的一种隐藏手法。雪芹说的“五经”实质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五经”是指五个成书经过,是五个成书经过的缩写,即“五经”。这样理解看似“荒唐言”,实则是雪芹的“辛酸泪”。二、五经可以理解为《红楼梦》文本中包含着五部经书。它们的名称分别是雪芹在第一回中提到的四个书名和《红楼梦》这个书名。这两种理解都是合情合理的。因此第一种情况是《红楼梦》文本的五个成书经过形成与“四书”的对应关系,而“四书”只包含着四个成书经过,这就还有一个未能与雪芹说的“五经”相对应。我们认为这个未能对应的就是《红楼梦》文本的成书经过。而对于第二种情况来说,这里的五人饮酒与雪芹的《红楼梦》“五经”形成逻辑对应关系。五人均是《红楼梦》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对应着五部经书中的一部。这样《红楼梦》文本就是由雪芹指出的五部经书而构成的千古奇书。我们更偏向于《红楼梦》文本是由五部经书构成的。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红迷朋友要追寻的整体谜局《石头记》就包含在《红楼梦》文本之中,而不会存在于《红楼梦》文本之外的任何地方,《石头记》就是我们红迷朋友要寻找的血泪真相。

雪芹在《红楼梦》文本第一回里的四个成书经过对应着“四书”,“四书”与四人说出了酒底也是相互对应的逻辑关系。这也就是说“四书”是有酒底的。因为酒底是一个人说完酒令的最终结局,这是雪芹对这次游戏每一位说出酒底之人创作的最终结局。说出酒底的四人就相当于雪芹创作的最终结果,那么“四书”有酒底也就对应着雪芹创作的“四书”有最终结局。说出酒底的四人与“四书”之间存在着逻辑对应关系。现在就只有“呆霸王”没有说出酒底,即没有最终结局。那么“呆霸王”就只剩下与《红楼梦》文本之间来形成逻辑对应关系了。值得我们红迷朋友注意的是,这里雪芹又一次采用了“交错阴阳法”来进行描写,将“呆霸王”对应的《红楼梦》文本提前到第三个来尊酒令。而雪芹将蒋玉菡对应的则放在了最后来说明。其实“呆霸王”这个人物形象是制造冤屈的代表,他开始出现时,就制造了冯渊命案,后面还制造了一系列事端,最后又将代表血泪真相的香菱折磨致死。这一系列冤屈本就暗合着曹氏家族被抄家的冤案。因为香菱我们前面的分析已经指出是在暗指雪芹的曹氏家族,而雪芹又不能明着来写自己曹氏家族被抄家的冤案,只能假借《红楼梦》文本来进行变换描写,这样才能写出血泪真相来。因此,“呆霸王”这个人物形象是对应着《红楼梦》文本的,也就是说《红楼梦》文本是一部鸣冤奇书。这也是我们类比推理出来的合理结果,它与《红楼梦》文本似乎只有前八十回的现状也完全一致。因此,雪芹在这里已经告诉了我们红迷朋友一个事实真相:他创作的《红楼梦》文本是“没有”写出最终结局的一部书(我们之所以对“没有”加上引号,是因为我们追寻的红楼迷踪却是含有最终结局的,雪芹将想要表达的血泪真相隐藏在了《红楼梦》文本的整体结构之中)。因此《红楼梦》文本后四十回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后人代做,一种是雪芹所做。若是后人代做,则不在我们研究范围之内。若是雪芹所做,我们则要花大力气来进行研究。这些都是后话。其实,“呆霸王”薛蟠薛文起的姓名中就隐藏着雪芹的谐音语意,即“薛文起”的谐音就是“雪文起”(雪芹在《红楼梦》文本的“护官符”中已经将这个“薛”字的谐音说出来了,就是“雪”字),这个“雪”字的意思是昭雪之意。那么,“雪文起”实质上就是雪芹的曹氏家族被抄家一事的平反昭雪文字开始写作之意。因此,雪芹在这里用“呆霸王”来对应《红楼梦》文本没有最终结局这一真相。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四人与宝玉在这里说的“四书”之间的逻辑对应关系:

首先宝玉与《石头记》之间是一种逻辑对应关系。原因有以下三点:一、这次聚会的酒令是宝玉提出来的,是行酒令这一故事情节的起因,也是这一故事情节的开端,而《石头记》也是雪芹创作《红楼梦》文本的起因和开端,两者之间存在类比推理的逻辑基础。二、宝玉的一重身份是代表着石头,也就是代表着雪芹,而雪芹则是血泪真相的亲身经历者,他对应着血泪真相,是他将最原始的血泪真相写在了《石头记》之中。三、宝玉说的酒底是“雨打梨花深闭门”,其引申意思为泪水(泪水与下雨之间存在一种类比推理)打湿了雪白的梨花,雪白的梨花代表血泪真相,因此,雪芹才将血泪真相的大门紧紧关闭。《石头记》是雪芹隐藏最深的文字,它的“大门”自然是关闭得最紧的,它是《红楼梦》文本的整体谜局及谜底,是隐藏得最深的血泪真相。正是基于以上三点原因,我们推理认为宝玉在这里的逻辑对应关系是《石头记》。

其次,冯紫英与《情僧录》之间是一种逻辑对应关系。原因也有以下三点:一、冯紫英为武将后代,雪芹曹氏家族就是以武将起家的,冯紫英相当于雪芹曹氏家族的起家情况。这一人物形象带有诉说雪芹曹氏家族经历之含义。二、对《情僧录》中的“僧”字,如果我们运用雪芹的“形似取代法”则能将其变换成“曾”字,那么《情僧录》就可以变换成《情曾录》,意思就是(血泪真相的)情形的曾经记录,记录在了哪里呢?我们反推自然是记录在了《石头记》之中。这种曾经也对应着冯紫英家族的武将身份。三、冯紫英的酒底“鸡声茅店月”的引申意思也包含着很早就开始启程之意,也对应着曾经之意。这也是在说雪芹的曹氏家族很早就以武将身份在为满清封建王朝效命,这也与雪芹的曹氏家族身份起源相一致。后来雪芹的曹氏家族则弃武从文,成为富甲一方的文臣。因此,我们推理认为冯紫英的逻辑对应关系是《情僧录》。

再次妓女云儿与《金陵十二钗》之间是一种逻辑对应关系。原因有以下三点:一、妓女云儿是这次五人聚会中唯一的女性,我们红迷朋友都知道《金陵十二钗》从书名来分析都是在描写女性的,这是《红楼梦》文本五个书名中唯一只显示女性的书名,这与云儿在这次聚会中是唯一的女性身份十分吻合。二、云儿的妓女身份也是薄命之人,她也像云彩那样居无定所,到处漂泊,而《金陵十二钗》全是“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司管的薄命司中之人,这些人与云儿的薄命身份也十分吻合。三、妓女云儿的酒底“桃之夭夭”也暗含着美丽女性之意,这同样是在指向《金陵十二钗》这个书名。因此,妓女云儿的逻辑对应关系就是对应着《金陵十二钗》。

最后蒋玉菡的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他与《风月宝鉴》之间是一种逻辑对应关系。原因也有以下三点:一、蒋玉菡的身份是一个男性戏子。雪芹对他的交代是分开来说的,在这里雪芹只说明了他是一个男性戏子,却没有说出他在戏中扮演何种角色。直到《红楼梦》文本第三十三回中,雪芹才运用补叙进行说明。雪芹让忠顺王府长史官说出来了蒋玉菡在戏中扮演的是小旦这一女性角色。雪芹之所以分开来进行描述,是因为不想将蒋玉菡在第二十八回中的逻辑对应关系写得过于明显,带有隐藏血泪真相的深层用意。蒋玉菡的本身性别男性与他在戏中扮演的女性角色是相互转换的一种关系,这一点与贾天祥照的“风月宝鉴”的功用十分相似。二者都存在正反两个方面,二者的正反两个方面都是一种扭曲的呈现。蒋玉菡的正面是戏中的小旦,其角色代表着风月之事,而蒋玉菡的反面则是他最终被忠顺王府带走的事实,这同样含有血泪真相的意味。二、蒋玉菡的酒底“花气袭人知昼暖”也是一种女性的阴柔之美,这也是在说蒋玉菡身上有着女性的性格特征,而他本人实质上是一位男性,这同样与贾瑞照的“风月宝鉴”相互一致,可以进行类比推理。三、蒋玉菡在戏中扮演的小旦角色本身就是表现男女之间感情纠葛的,也包含着风月之事,是让看戏之人进行鉴赏的。并且这种风月之事与蒋玉菡的真实身份相比也是一种扭曲的呈现。这一点也与《风月宝鉴》的功用相一致。基于以上三点原因,我们推理认为蒋玉菡与《风月宝鉴》之间是一种逻辑对应关系。

从上面对这次游戏的分析可以看出,说出酒底的四人与“四书”之间存在逻辑对应关系,各自对应着“四书”之一。这样,再加上“呆霸王”与《红楼梦》文本的逻辑对应关系,就形成了贾宝玉口中所说的“四书五经”。既然《红楼梦》文本“没有”最终结局,那我们如何来看待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文本及其后四十回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也不是本回分析的重点,我们还是以后再说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009评论 5 47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808评论 2 37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8,891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283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285评论 5 36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0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09评论 3 39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487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680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499评论 2 31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54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268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15评论 3 30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7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02评论 1 25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683评论 2 34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253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当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突然失去初始的动能,会怎样? 不是不喜欢了,是不想写没有意义的东西,只为打卡,硬着头皮去写,...
    尹雪玲阅读 327评论 2 3
  • 在项目中添加 docker的 maven插件: 对项目进行编译: mvn -f pom.xml clean pac...
    wuyuan0127阅读 82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