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七班黄韵熹37号
飞来横祸,苏东坡由万人敬仰的大文豪、大学士,被诬陷——严格来说,是因为他无所顾忌,而被另有心思的小人所算计——贬谪至黄州,当起了无权无责的隐士。但为生活所迫,当起了农民。几间农舍,几亩田地,苏东坡原本握着笔的手,现握着麦苗;他真正接触到了民生。而黄州,便成了他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
第一点,在于他心志上的真正成熟。在黄州时,他和弟弟子由的生活都不太好过。有一段时间里,苏东坡为维持生活用度,甚至于算好限制的用额,把钱串在绳子里,每天取一吊下来用。如此大的落差,内心毫无芥蒂,想必是不太可能的。在书中曾写道,苏东坡贬谪期间,他以往大多数朋友,没有来过一封信,或者甚至连信也不回。
“他是否有意改过向善?他是否有意要三缄其口,国事有错误也绝不批评吗?对不太亲密的朋友,他是一个回答法;对最好的朋友,他是另一个回答法。”苏动波的内心是有愤懑的,但面对亲近的朋友,他仍然说,不后悔。他苦,却不喊苦。在这个时候,苏东坡的心志才算真正坚定起来——因为他所惧,已不及他所恶了。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道真正的挫折,而使他敢于接受不顺,适应逆境。
第二点,在于切身了解民生疾苦。道理归道理,没有切身体会过某事,又怎能了解其中蕴含的辛酸笑泪。曾经的他离开京都,往他地赴任,怎么也是做官,平日里不沾俗务。而在黄州,苏东坡与农民一起为生计而劳作,则使他的爱民之心,更多了一份真情实感,和感慨在里头。这冥冥中,似乎预示了他在将来不惜孤军奋战,也要为民请命,以此为己任。
第三点,可以说和他的“命运”有关——自此之后,起起伏伏,他多变的人生轨迹开始了,当权派露出他们的爪牙,苏东坡自此便身不由己卷入了政治漩涡中,更因他的直言不讳招致朝廷中小人的敌视。这与他之前的人生画了一个分水岭,虽至死都抗争到底,却难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
“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现在回顾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在他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中,他的每篇诗词与文章,都是他自然的真情流露。在《赤壁赋》中,感受他超脱的人生智慧;在他写的日常散文中,感受他与百姓之间气氛的其乐融融。曾经的他是一个官,而在黄州的他,也是一个百姓。从黄州后,天下民生,越发一字不落地印刻在苏东坡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