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母亲生日。网购了一件棉衣做礼物。订了蛋糕。
养儿方知父母恩。
小时候,不记得从几岁起,每年我和妹妹生日只要爸爸在家,我们都会吃到生日蛋糕。当时不觉得,可慢慢长大了才知道在当时的90年代的小县城农村里,有几个女娃娃能享受如此待遇?
有幸福的童年时光,我和妹妹是幸运的。
回忆自己上学的时候,每天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中午到家就有现成饭,有时还会抱怨饭菜不合胃口,不想吃韭菜,不想吃西葫芦如何如何。可是自己也有了孩子,管不了上学的女儿的午饭才知道,吃现成饭放学回家就有人的背后是母亲的牺牲和付出……
母亲在石的这段日子,每天我下班回家又有了现成饭吃,炸丸子,煮红薯,紫薯粥,饺子·····花样多多,而之前我晚上下班晚,女儿去我爸单位吃饭,我下班回家就随便做些速食应付了事,还是妈在身边幸福啊。
2
这一周班里调了座位。这次是第一次前后排大调换,她一下从前边到最后一排了。身高,视力的原因,有些看不清黑板。中午回家常常需要借上同学上课时的笔记来抄。
好在没影响她的好心态:“”就一周,熬一熬就往前挪了。”放得大话西游,我都看过了,看不见也没什么”
体育跑600米,老师改了下规则,不再女生先跑了,而是男生在前,女生在后追。她是唯一一个超过大部分男生的女生,全班只有5个男生跑得比她快,超不过了。
跑步测试的成绩每次都只进步一点点,这次600米一下就过了合格线。自己总结:对手也很重要,之前只跟女生比,反正比她们快,就慢悠悠跑呗,这次跟男生比,要使劲追,就快了。
3
上周五月考,只考了语数英三科,成绩出来,英语明显进步了。
语文课外阅读和名著阅读在合理范围内失分,作文初中后的这几次考试稳定在36到38之间了,没报过作文班,一路野生过来,这个分数也可以了。
只是数学,两道大题不太会,做错了。一下就又跌出了90。满分100.
对这次还是不太好的主课月考成绩,我只看了看卷子题目,依旧没有多说。通过考试,她自己知道问题在哪,该怎么学。一次一次慢慢地总结经验、教训就好。才初一半个学期,分数也不能说明什么,尽管分数尤其是数学确实不太稳定,但是她整个的状态是一直在慢慢进步,慢慢变好的。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这一点我对她是很放心的。所以我愿意给她时间和空间去慢慢摸索,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而不是只重成绩高低,看不到她的辛苦和不容易。
很多文章都提到了父母的格局和眼界。她进入初中以后,我也在思考很多,关于到底怎么对待她的分数,关于中考,高考,关于踏实和坚持,关于自己是否做得足够好,关于给她一个怎样的定位······乱七八糟什么都在想,却又觉得什么都没有底,模模糊糊,心里没有答案。也许是我的眼界,格局终究还是不够高,不够大的缘故吧。可是我愿意继续思考,学习。用心才能换心,我愿意留出时间,和她一起探讨下日常,生活····很多很多,而不只是学习。
她的作文《餐桌前的谈话》,老师给了38分的成绩。写的就是她对我同意她看《国家宝藏》这类节目的支持的惊喜。她觉得父母们都肯定觉得上了初中,学习那么紧张,多做题多学习才是应该的,想看这些节目,又觉得可能我不会同意。没想到我会答应她。很惊喜。
4
有朋友问我们关于整个初中的学习规划。
初中三年,真的很短很短的。根据孩子的情况,协商好,做一些学习上的规划还是有必要的。哪科先行,哪科需要补弱,哪些是需要坚持,细水长流的日常性事务,大人和孩子心里要有个数。
还建议大家多关注当地的高考各科考查方向的解读。 不要觉得还早,事不关己。高考就是指挥棒,而好多能力都不是朝夕可以培养的。多关注,高瞻远瞩一些。
对未来要高瞻远瞩,对当下要脚踏实地。
我们的安排是根据自身情况来的,她喜欢数学,语文也很好,不那么喜欢英语。
语文初一以后在跟着杜老师上课,每周一次课,一周阅读理解,一周作文。
英语,尊重她的意愿,没报任何课,就是跟着学校老师的节奏,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辅,作业。每天背两个单词。
数学跟着原来课外班的老师上课,八上的进度。
我的打算就是数学交给课外班,自己抓语文的语基和英语自学。
数学跟课先行的目的,是先登顶,提高数学能力和兴趣,为初二物理化学打基础,腾时间。
语文跟课的目的,是培优,也强制她多读,多写。趁理科没开全之前在自己原来就不错的基础上把语文强化到最好的水平,带动其他学科。报了课,至少在那个时间段是必须读阅读理解的文章,必须写的。自己很难坚持的好。
英语不报课,寒暑假自学,这样的安排不至于让她因报课反感英语,连学校的都不肯学了。
这就是我们目前的整个规划。
5
关注了柴森的公众号,视频号,入了柴森的坑,才觉得自己关注的晚了。他的《学好不难》里处处是接地气的实话。
网上各种学习资源,学习方法的筛选其实挺占时间的。因为群友的原因,也下载了今日头条,觉得也像打开了一片新天地。还有之前就下载的B站。网盘里的资源。新的一年里,筛选出最适合她的,用我的费时费力换她的省时省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