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记》最后一个访谈的人物——陈丹燕。读完她,整本书就读完了。但我也知道,书读完了,路还没有走完,故事也没有讲完。
陈丹燕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女性作家、旅行作家,也是作家里第一个走出国门的背包客。当然,那时的背包客和今天不一样。——小明、黄菊 2015年春天采访
说实在的,对于这样的描述,我不太喜欢用“最重要的女性作家”来形容她。她是不是称得上最重要的女性作家另当别论,而在作家前强调女性,完全没有必要。一个作家是否重要,和他的作品有关,和性别无关。
这是读《寻隐记》到现在,唯一不爽的地方,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感受,也不影响我对她旅行经历的好奇。和宁肯一样,在读到这篇文章之前,我并不知晓她,读她,一篇访谈,一篇2017年的线上分享,了解了她的行走,分享了她所见的美景与路途中的困难与喜悦。
旅行的快乐永远在路上,而不是目的地。
陈丹燕从1992年就开始作为一个背包客出国了,那个时候,我刚刚敢于和两位同学结伴出游浙江千岛湖,已经是同龄人中的大胆者了。
总有人走在我们前面,也有总人随后跟上。开拓者要负重而行,追随者同样承受伤痕,如果你做成为一名背包客。
陈丹燕说:“背着你所有的东西,不会有人帮你提行李,不会有人给你买飞机票,自己照顾自己的身体与心灵。这是真正的自由行,自由巨大,压力也巨大。”“旅行是想学什么,而不是想享受什么,当然背包客的确是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没什么钱。”
真是说到心坎里了,如果有钱,谁愿意去吃苦呢?所以我们没钱的人,背着行囊出发,徒步、住民宿青旅、在博物馆里不吃东西,不都是因为没钱嘛。
陈丹燕在最初做背包客的十年里,花了很多时间和钱在博物馆上。
看到这里,突然爱上她了。虽然我没有读过她的任何一部作品,就因为她的这个爱好,我就爱上她了。好像看到了一个自己,她在国外,我在国内,一个一个博物馆看过去、看过去,以前看过,将来还要看,我的梦想,就是先看完国内的重要博物馆,再尽可能地多看。至于国外,或许没有机会,但也不遗憾,不是有人替我看了吗?
后面关于她在欧洲旅行的经历,我倒不怎么太在意了,犹如当年看小鹏的《背包十年》,也是写他国外旅行的经历,相比起来,我更喜欢祖国的山河,中国就不够我走的,国外,那就等来世吧。
陈丹燕写了一套书,《行走时代·陈丹燕旅行文学书系》,第一本叫《我的旅行哲学》,里面有一段话“其实人作为一个动物,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可以和自然契合的那部分。要在一个非常伟大的自然里面,你会发现你可以和自然沟通,如果有了这种沟通的关系,其实我认为让人的动物性得到了非常大的安慰。我觉得自然是可以抚慰人的精神,不是哲学,也不是人类产生的文明。人类产生的文明并不能够真正抚慰人的精神,但是自然是可以的。”
当每一个勇敢出行的人,在自然中感悟并被安慰的人,才会痴迷于旅行,不断上路。
旅行是会上瘾的。
“没有旅伴,一个人才能自成一个宇宙。”——陈丹燕
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喜欢一个人默默上路的原因,一个人走在路上,在完全陌生的地方,陌生的环境,没有人说话,只听见自己的呼吸和心跳,何尝不也是一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