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自己孩子小时候一件事。
和他玩猜时间的游戏,就是估计现在是几点钟?
他就问:“什么是估计?”
我给他解释:“就是大概、差不多的意思。”
他继续问:“什么是大概、差不多?”
已经有点抓狂了,“就是左右、不准确!”
不依不饶的,继续问:“什么是左右,不准确呢?”
……
这样的事情,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吧。
面对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小朋友,我们常常纠结,是让自己的耐心一点点耐心被磨光,直到崩溃;还是粗暴简单的打断孩子,让他闭嘴?
二年级上册的《妈妈睡了》中有个生字:“乏”。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生活在四川的孩子,方言中没有这个词。该怎么帮助孩子理解?
字典上的解释有两个,一个是缺少,一个是疲倦。查字典本是一件好事,只是为了一个字,是不是太费事?还有“缺少”“疲倦”,貌似好多孩子也不认识,是不是就又会陷入死循环呢?
任何字词的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到语言环境中去。课堂上,我们让孩子找找有“乏”字的句子。然后读一读:她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
一读,孩子们理解到这句话说的是,妈妈很累了。
这里,孩子们也就明白了“乏”的意思。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符号被赋予了意义,才成为文字。
基础字词的掌握,永远要“音”“形”“义”在头脑中建立连接,这样才是真正的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