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虔诚的做好你手头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在梦想着远方更好的风景的时候,常常会忽略了手头正在做的事情,甚至会觉得手头的事情是如此枯燥乏味,和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相差太远。殊不知,你手头的工作,或许正是通往你未来理想生活的桥梁,如果不能做好眼前的事情,或许你永远都到不了你理想中的远方。
举个例子,你的梦想是某一天能开起自己的公司,做老板,年入百万。可现在,你却在做着一份最底层,最枯燥,也最辛苦的销售工作。于是,你懈怠,偷懒,甚至渐生去意,想要寻找“更好,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可是按照职场定律,就算是换了份工作,如果在之前的岗位上干得并不出色,到另一家公司,你还是得从头干起,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事实上,从最底层干起,最后开起自己公司,年入百万的,大有人在。一样的梦想,一样的起点,人家是怎么做到的呢?很简单,别人就是将看似最基层的工作,做到了无可替代,一步一步升级上来的,就跟游戏打怪一样。
理想之所以能够变成现实,是因为有连接理想和现实的桥梁——你手头正在做的工作。
2 跨领域学习,做通才而不是专才
著名投资人查理芒格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他说:在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眼中,这世界就像一颗钉子。
说的就是只掌握了一种知识框架,却妄想用这一种框架,来解决这世间所有问题的人。中国目前的教育,和国外的教育一样,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专业划分的非常清晰细致。这一点,几十年来,确实造就了不少专业方面的人才。但是,真正要面对生活时,这样的体制教育出来的人才,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因为正如芒格所言,生活是如此复杂,复杂到不是学好数学、学好英语,或者学好编程,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比如写文章这件事,在简书上,红透半边天的简书一哥彭小六,他的文章,未必有那些纯文学作者写的好,但是点击量却很高,为什么?因为除了作者这个身份,他还曾做过6年的IT公司项目经理,所以他的每篇文章,都是按照做产品的方式去生产的,所以他的文章,每每都能抓住读者眼球,因为他研究读者需求;他还学习了PPT制作,手绘,思维导图,以及剧本创作,并且把这些全部都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创作中,那么他的文章,无论从适应读者需求、故事性、美观性方面,都要比许多只懂得码字的作者要好得多。面对生活这个复杂庞大的系统,我们需要更综合,更全面的知识框架,才能在参与生活这场竞争的时候,更加的游刃有余。
3 专注一个领域深挖下去,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
在你掌握了足够多领域的知识之后,接下来要做的,是挑选你感兴趣或擅长的,深挖下去。
前一阵,有一位做烧饼的杨师傅刷爆网络。原因是这位杨师傅几年间通过摆摊卖烧饼,攒下了7套房子。在很多网友都在羡慕这位“幸运的”大叔,甚至有很多人也蠢蠢欲动,想去卖烧饼的时候,也有很多更会思考的人,却在发掘这件事情背后的逻辑。即杨师傅单单凭借卖烧饼,怎么就能赚到那么多钱?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杨师傅把卖烧饼这件事做到了极致。杨师傅早年曾学过烹饪,在摆烧饼摊之前,也打过很多零工。后来决定做烧饼时,也是零基础。最初几年,杨师傅的烧饼不温不火,卖烧饼的钱也只够维持全家人的生计。可是,杨师傅这人有个特点,就是爱琢磨。爱琢磨的杨师傅不断改良,改进自己的烧饼手艺,饼子的味道越来越好,上门来买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直到,发展到了如今这样,每天买烧饼的食客都要在烧饼铺前排起长长的队;而在网络上,杨师傅的烧饼,也早成了网红,受到越来越多吃货追捧。
所以你看,如果能将一件事做到极致,那么就连摆摊卖烧饼这件小小的事情,也能令我们超越平凡的大多数,获得人生的成功。
再看看我们身边近年来涌现出的那些成功例子:著名说书人成甲是个人知识管理专家,秋叶大叔是PPT大神,古典是生涯规划专家,赵周是拆书方面的专家,六神磊磊是解读金庸的专家......他们中,有哪一个不是瞄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细分行业,一直往深了挖呢?
总结:
要想在今天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虔诚的做好手头事,还要在全面、系统的完善自己知识框架的基础上 ,选准一个细分领域,深入挖掘下去,做到这几点,你迟早有出头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