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场live上,安溥说:你明白你们心里面有一些多想要解放,多想要原谅自己的一些东西。但这些东西是不能够跟别人说的,所以有些东西到最后是要留着,陪自己走一段很长很长的路。
然后她唱了《自由》这首歌。
记得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一个电台的午后节目上,忘了当时坐在谁的车上,将要去何方。只记得那个午后特别的炎热,我把空调调低,遮阳板放下来,声音开到最大,意外的收获了一首好歌。
为了想要得到自由/我在我身上插上翅膀/飞过高山飞过河流/才发现我的自由全部都只是想像/其实我一直都在逃避/逃避全世界最难以面对的自己/i just want to get away from me/i just want to get away from me/仅此而已
安溥低沉像呢喃般的声音,一直在我心里盘旋,就像高空即将降落的飞机,我在跑道上候着,等着轰隆与平安来临,在出口我拥抱了勇敢。
以下是我12年的一篇旧文,原来渴望从未停止,彼岸也从未到达。
想去的永远是远方,困住的是套在回忆里的自己。去一万公里之外,看再多风景,聊过多少愉悦的瞬间,依旧抵不过现实的沧桑,和一句梦想的应许。
流浪是自由者的选择,而不该是懦弱者的逃避。
狐狸说,“对我来说,你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成千上万个小男孩一样没有什么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也只是一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的狐狸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会彼此需要。对我来说,你就是我的世界里独一无二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你的世界里的唯一了。”
我的故事没有罪犯
这是我看了《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后的第一感受。我不知道我该欢喜该悲哀。
那时是2008年,距离这部由岩井俊二导演的残酷青春的黑色影片的上映已经有7年的时间了,但是大家的反应还是很强烈,至少在各大讨论的贴吧,论坛里,大家还是不亦乐乎,甚至有点难过的缅怀起那段阴暗的残酷岁月。
有人可惜了久野阳子,那一个在莲见雄一心目中如女神般干净的女生,用修长美丽的手指在黑白键盘上轻轻掠过,留下了德彪西的空灵乐律。
有人可怜了莲见雄一,被压抑的青春里最最难得的虚幻好友青猫,竟然就是那个在现实中让自己躲进黑暗里受虐的星野修介。百感交集无法从容面对现实的雄一选择了用一把匕首,结束了两个人的青春。
有人感慨了津田诗织,那个纯洁乐观的女孩,对爱情的勇敢,对自由的渴望,像断了线的风筝停止了飞翔。
有人缅怀了星野修介,在冲绳之旅的那一剑,让他和死亡擦肩而过,却带走了他理智的生存信念,只留下疯狂杀戮的心。他的寂寥在那个广场上悄悄的踱着步,不紧不慢,却很孤单,何尝不是寂寥。
影片的画面撞撞跌跌,像是摇摆的镜头在一步步揭开豆蔻的年华里最疼痛的裂痕。灰暗的色调,彩色的大幅莉莉周的海报,停靠在雄一那辆低矮的自行车旁。那时候夕阳已经开始落下,只有渐渐隐去的余晖撑亮了镜头里不大的空间,我甚至看不清雄一的表情,那冷淡的外表下,是对自己不可悲侮辱的心灵寄托者的一种崇拜。他最后在广场的呐喊,撕心裂肺,有太多的想说了,但是言语已经失真了,或许只有没有任何辨识的嘶吼,才是淋漓尽致的情感释放。
这几乎是活生生在我脑海里重播了好几遍的默片。莲见雄一的表情很模糊,背景很阴暗,只有大幅的海报上,莉莉周在闪着光芒。没有声音的嘶喊中,雄一的残酷青春扩散的很有力度。还有,印象很深的画面就是津田诗织抬头看着天空时候那种迷恋的死亡之态,久野阳子在阳光照耀中很优雅的弹着钢琴,星野修介在广场上一个人来回的踱步。
我的那句发声---我的故事没有罪犯,就是在深陷着黑色的残酷中不可自拔中,写下的对自己年华的慰勉。相比较,不论是星野修介,莲见雄一,津田诗织还是久野阳子,他们的青春都被凶残的割裂过,变得残酷而虐人。我十几年的路程中,很平凡,也很贫乏。没有闹过离家出走,没有打架斗殴,没有成班结派,更没有那么可以去伤害一个人。我甚至会觉得我的青春被一点点的浪费掉了,没有罪犯的青春,是不值得去努力的,不值得过下去。我甚至还动了邪念,我应该找一个人修理修理我有点厌恶的女生。那时候我极度的渴望自己的青春能被泼上一笔浓墨重彩的犯罪,最好是高调的惊天动地。
在空间里写了那篇文章很久之后,两年之前,它再度被提起。我的一个好友突然发了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一句话给我----我的故事没有罪犯,但是我多希望能有。那么现在我的回忆里就不会一片苍白。我诧异的问他,故事没有罪犯是什么。他鄙夷的说了句,在你空间里借用一下的。
我真的没有太多印象了,我逐一的翻阅以前发表的日志,我终于在一年前写的文章中找到了原话,那让我想起了那段看完影片之后有点低沉的日子。我是一个过于敏感,容易被情感煽动的人。那时候萌发的想法是那么的幼稚,那么的可笑,也庆幸那个时候的我有胆心没勇气去践行我的想法,才没有酿成了今天不想见到的,不想回望的伤痛。那样的平淡,没有波澜,没有太多涟漪的青春里,我的故事缺少了罪犯,却不觉得遗憾。
其实拉扯了半天,并不是在这里高端的品味《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这部影片。我的青春已经开始收尾了,即将奔二的人,转眼之间我就要长大了,我也开始缅怀那段流失的岁月了。
我总觉得年龄和成熟在一定层次上存在着正相关,从19到20这样一个年龄阶层的转变上,我希望我可以变得成熟一点。金兰都在《因为痛,所以叫青春》里这样说道,成熟,什么叫成熟呢?并不是经历的越多就是成熟。他在1989年11个月内主持了三场葬礼,送走了至亲的爷爷奶奶还有爸爸,他的心智在一瞬间长大起来,失去了少年的稚气。在朋友善意的夸奖中,金兰都这样说,他如果可以选择,他会选择在他有能力承受的年龄阶段是去主持这样一桩桩葬礼,我宁愿我那个时候不成熟。有些历练是美好的,但是成熟却不只从历练中走出来。
还没有进入大学之前,我的想法很明确,我的目标很笃定。除了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中的大学名校的光环不松懈,我非常清晰的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想怎么做。那时候我是一个leader,我内心强大得可以指引着许许多多跟我一样挣扎在高考垂死边缘的朋友,我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我倾听他们的哭诉,我在心灵上一遍遍的唤醒他们沉泯的自信和勇气。我鼓舞着他们一起走过了高考的独木桥,千军万马,我被挤下了桥栏。
接踵而来的一系列问题让我不再淡定,我没日没夜慌乱的看着高考《招生指南》,神情紧张的搜索刷新录取分数线。终于好不容易尘埃落定的进了一所不入流的二本大学,读了一个不被看好的抵挡录取线的专业,做了一名安静寡言的普通班员,我的生活被定格为黄色,冷艳却没有生机。我平平庸庸的把大一给花光了,眼看着大二也要被消费了。
离开校区的那一天,我和好友肩并肩的逛了一圈又一圈的校园。走了30来分钟,校园就被我们悠闲的逛上了五六次。看着脚步往回走的时候,她问我,我们就要走了,大一你收获了什么?
我愣了很久也想不出答案,这个拥挤的大学里给我带来了很多困惑和失望,还有浓厚的迷茫感。我第一次意识到,我真的迷惘了。从一个leader到一个希望被leaded的人,这样一个转变太巨大了。而我身边的好友,依然优雅的从被leaded的一员转为可以掌控自己人生的普通一族。或许这就是大学第一年里我感触最深的,变化最多的地方。我做事开始犹豫不决,我极度的需要别人在某些事情给我一些明确的帮助,或者直接的给我做决定,我甚至有点人群恐惧症的突发症状,我开始有点害怕闹哄哄的人群,我开始需要别人借双肩膀,给个安慰。我变得懦弱,摇摆不定,又过于紧张罗嗦。
我诧异自己的改变,又不得不去面对这个事实。刚开始看金兰都的励志读本《因为痛,所以叫青春》,我自愈了,感觉我的生命的厚重感又回来了。但是毕竟只是文字的体验,对我心灵的洗礼,还是像许多励志读物一样,作用慢慢就消退了,可能是我太执迷不悟了。当我在金兰都的文字中看到生命被奇妙的分割为一天的24小时,我是那么的兴奋着。我算了一下,我的生命指针还在早上六点钟差十八分钟上慢慢的走着,天空开始明亮,鸡开始鸣叫。那一切都是清晰的感觉,我曾经被这样的话语鼓舞着,并一度用自己的话语来慰勉自己。时间还早,何必着急。接下来,金兰都大幅的谈论了,从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的心理变化,一系列被高考压抑着的情绪在一个极小的时间范围内爆发,随之而来与社会的接触,渴求名利的未来,让我们在这四年里时而纠结,时而矛盾,时而慌乱。千军万马从独木桥险里逃生之后,所面对的是一片无涯的平原,看不到边,却又极度的渴望看到尽头。开始有人快马加鞭的奔跑,却因目标盲目或者许久看不尽头而心神疲惫,厌倦,劳累。我想我就是这样的一号人,只是我用幻想去践行,他们用的是实实在在的脚步。
既然是缅怀,就是回忆,藏着的东西要一件一件的拿出来。时间太久,留得住时光的只有寥寥无几的记忆。
我翻箱倒柜终于找到小学写的第一本日记,是零散的纸片,封面是可爱的小狗。里面的字体很幼稚,歪歪斜斜的,有些很笔直,却字号特别的大,把整个划线栏都撑开了。我挑了几篇看,无非就是不疼不痒的写着隔壁的阿猫阿狗的故事。童年可以很简单,连文字都不需要修饰。我在一篇中特大号的写下了我讨厌的女生的名字,而在下一页的日记中我用尽所有我能想到的美丽的词语去描绘了我们去游玩的旅程,那种天翻地覆的快乐。我突然就那么感伤,以前的纯真已经不再回来了。大大咧咧,没有束缚的生活,彼此之间用心比心,没有可恶的奸险狡猾,没有卑鄙的尔虞我诈,只是一份很淳朴的交往,谁也不会刻意伤害谁,谁也不会隐晦着不吭一声,留着伤疤,割裂了友情。
长大以后的日记本,不会再那么明目张胆的写着某某的名字,总是抽象的用他或者她代替,封面页不再是可爱的小狗,取而代之的是粉色的糖果或者是蓝色的天空。我是一个天蝎座的女孩,却并不像许多星座书籍说的那样心狠手辣,神秘诡异。我坦坦荡荡,也还是情绪多变,干净利落。年少的心总恨不得被人猜不透,我总会在日记里用很多神秘的词语,让人看不出所以然。那时候的文章有点阴暗,故事里总是有说不尽的愁。或许这就是少年强说愁,却不知愁滋味。
终于在字里行间看不到愁字当头的抱怨了,我开始说寂寞。我在空间里写了很多文章,大多数的朋友就是夸夸我的文采,文思,却极少有人谈起我的故事。在他们眼里,我是一个神秘的女孩,心里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我很开心我终于为自己蒙上一层面纱,让人看不透思不穿,但是他们却开始不了解我了,我觉得我的世界陷入了一片荒芜中,杂草丛生,蔓延遍地,但是我的心却开满了花朵,有美丽的波斯菊,有小个子的雏菊,有妖艳的紫色玫瑰,还有沁香的桔梗。就像小王子星球上的那朵玫瑰一样,是那么的孤独,即使它和地球上千千万万的玫瑰一样,但是它却因不被环抱而变得别雅却寂寞。
我没有对过多的人说起我的故事,它是那么的平庸,没有我所听来的故事那么的精彩,但是别人却在心里蠢蠢欲动的揣测着,我到底发生过什么,在他们的心里,私奔和犯罪是一些刺激的字眼,却又略显平淡。我在这样的被人猜测却又无可相告的生活中度过了我青春的最后一站,三年的高中生活,有忙碌的学习,有开怀的笑声,却也有许多惹人泪下的悲哀。那三年的文章基本都是黑暗色调,我用尽了信仰,宗教,大海....这样的字眼去吸引别人去了解我,但是他们往往却在我的文字里找到自己的一种情感的宣泄,我的文字与他们的情感发生了奇妙的连接,引起了惊奇的共鸣,但是我本身文章里的感情却从未被人解读,或者说有的都是误读。
我感到很悲哀,曾经有一个男生在聊天中对我说,在留言中对我说,不要没事装作很难过,开心就写开心的文章。
我没有反驳,只是觉得好空洞,那会总是听周杰伦的《乔克叔叔》,里面的小丑带着花俏的面具,有一张滑稽搞笑嘴角上扬的脸,但是谁又看到了小丑卸妆之后时有的那副悲天悯人的模样呢?我很冲动的把所有的文章都删除了,包括以前所有发表的说说,别人的留言,整个空间被我清理干净了,只留下了一张《机器人总动员》里wallet和eva手牵手的电影截图,我很舍不得删除,而现在我也在追悔当初怎么那么冲动的删除了所有一切,可怜了我的文字还有那些回忆。
对于我的文字是很有争议的,曾经有好几个朋友每次聊天的时候都会发了一段段我写过的文章里面的词句,我一般都会犯糊涂的不明所以。然后对方就急了,说这是我的文章里面的。我笑呵呵的尴尬着,突然他冒出一句,这些真的是你写的么?
刚开始的我觉得那是一句玩笑,没怎么理会。事情发生的多了,频率高了,我就开始有那么点心寒,能力被怀疑的心寒。文字是最让我引以为傲的,却也是最让我蒙羞的。我爱我那时候的文字,虽然有点阴暗,但是却很有深度。人是单薄的,只有故事的人才是有厚度的。至少那时候的我的文字是可以引起共鸣的,即使总是被误读。用文字作为谋生的手段是我一直以来就想做的事情,也是以后想一直做下去的事情,浅薄的文字不足以引人注意,我投过很多次稿,几乎石沉大海,写了很多份兼职撰稿人的简历,依旧渺无音讯。终于等待有人问我,这个怎么样那个怎么样,愿意给我一个机会尝试的时候,我却支支吾吾,我对太多的文学不了解了,却一直装作清高,不屑的样子,不被人理解而受伤的模样。
我从心底里没多大的欲望去了解,我想文字是率性的,自由的,但是我的文字却不成熟,没能博得大家的认同。我杂乱的写着文章,故事,开始有事没事的幻想着自己功成名就的那天,是如此如此的辉煌。然后在时间的流逝中开始顿悟自己的无能,自己的堕落。我是一个欲望太强烈,力量太薄弱的孩子。
我的青春里,一谈起来,都是文字。我沉沦,在和风里被耽搁,并没有成为那个自己一直渴望的成熟女孩。我被别人写的故事感动的潸然泪下,为那些敏感的词句深陷不可自拔,我爱这样的文字,也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写出这样的文字,感动了自己,感动了别人。
我不想大学像高中一样被浪费掉,却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我的大一就像以前高中生活被生吞活咽了。我特别的热爱旅游,我觉得用眼睛看到的世界才是最完美的,我却迟迟没有出发,因为物质基础的薄弱,还有许许多多被扩大的问题,我变得畏畏缩缩,不敢前行,我希望大学的我能勇敢的向前走那么一点点,一点点的走开自己熟悉的地方,然后穷游世界,那是多么美好的奢望。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我的青春,我会说自作多情。并不是我爱情上情感泛滥,是指我总的情感体系里,想得太多,顾虑的太多,容易被感染的太多,多情甚至滥情。
我不希望我的青春波澜汹涌,忧人自扰,也不需要什么样的罪犯,懂得快乐,变得成熟的青春也可以很平静。
最后是我最喜欢的《小王子》里面的一段话作为开篇文的结束语。
狐狸说,“对我来说,你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成千上万个小男孩一样没有什么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也只是一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的狐狸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会彼此需要。对我来说,你就是我的世界里独一无二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你的世界里的唯一了。”
就让一切过去吧,换一个轮廓,会比较好过。
i just want to get away from me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