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馀。”使君谢罗敷①:“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②!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馀。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注释
①谢:这里是请问、邀请的意思。
②一何:何其,多么。
赏析
本诗是汉乐府民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描写了采桑女秦罗敷的美貌与拒绝太守调戏时的机智聪慧,抒发了作者对这样一位才貌双全女子的赞扬与喜爱。
全诗共分三解(即乐歌的段落)。第一解主要描述秦罗敷的美貌。开篇六句是对秦罗敷的简单介绍,点出此女的姓名和采桑的职业;接着六句,作者具体描写罗敷的穿戴,突显其明艳动人的姿态;之后八句,作者分别描写了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各色人物见到秦罗敷后的动作变化,从侧面烘托出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为下文太守的“相邀”埋下伏笔。
第二解写太守觊觎罗敷美貌,欲将其带回府中,遭到罗敷断然拒绝。首二句由远及近,写使君的到来气派十足,如此气派的官吏在见到秦罗敷的时候都会“踟蹰”,再一次表现了秦罗敷惊为天人的美貌;使君在“踟蹰”过后并没有走开,反倒遣小吏前往询问,随即动了强占罗敷的歪心,突显太守因掌权而胆大嚣张的气焰;面对强权者的无耻企图,罗敷并没有胆怯,反而从容应对,以略带嘲讽的语言断然拒绝太守的“邀约”,足见其品行的端正,罗敷之美已由外在上升为内在。
第三解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耀自己丈夫的才德和功绩,在赞赏丈夫的同时,暗贬太守的无德,以自己的机智聪慧彻底打消了太守的邪念,并使其对自己轻佻的言行感到羞愧。
全诗由表及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品貌双全的理想女性形象,并让人对此女子产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之感,使其美得高贵,美得令人叹服。
本诗多从侧面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在,且语言机智幽默,生动风趣,为全篇喜剧式的情节发展增添了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