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垠乡野,我们相濡以沫
无依城市,燕子各自飞远
如沈从文般沉静诗意,如废名般冲淡平和
生活的细碎,亲情的温暖,让泪缓缓坠落
沈书枝: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吧,其实这本书是我出的第二本书。我写的第一本书大概是2001年的时候,我开始在豆瓣上写东西。我开始在豆瓣上写东西就是因为看到了高老师在豆瓣上写着的文章,高老师出了好几本书。因为我是安徽人,农村环境中成长的经历有很多相像的地方,我看见高老师写的东西受到启发和感动,我就开始也试着写一些自己的文章,我在前期是没有写过正式的成篇的散文,所以我一开始就在豆瓣上写,写了大概几年,然后出来自己的写,写了自己的一本书。
因为我非常清楚我家里的情况,这本书上其实只有五篇文章,前面两篇比较长,第一篇是讲我的姐姐,第二篇是讲我们双子,第一篇就讲我和姐姐一起从小到大的故事,第二篇是讲我和我的双胞胎妹妹。其实我一开始只想用2万字的篇幅写完,但是写着写着,发现可以写的东西有很多,所以不知不觉就写了很多,在后面加了另外三篇稍微短的,就是补充的文章。最后合成了这本书。
高老师:我在这里穿插一句,感谢书枝刚才的赞美,其实我以前在豆瓣上很欣赏的一个作者就是沈书枝。我们还是比较有缘分的,我在年轻的时候在他的老家南陵工作过,我在那里工作长达两年时间。我对南陵的风土人情还是比较熟悉的。因为我在九二年的时候,我先是在芜湖有一个叫石矶的地方工作,后来去了南陵。
沈书枝:我们那个村庄比较小,没有那么多人,我今天也是从南陵赶过来的,我今天早上从南陵过来的,高铁站离我们乡很近,过去大概就十来分钟。我觉得我家的变化,乡村的变化,也没有什么太大,但是年轻人很少。我的感触是基础设施比以前好了。
关于这本书在豆瓣上出来的时候,就有人说这本书写得太平淡,怎么说呢?我觉得这就是说一个人他可能注定写自己的风格。其实我非常清楚,我有时写的太详细了,我可以留一点白或者可以点到未知,但是在写的过程中还是会忍不住的用习惯的那种语言和笔法去写,包括我一开始就说了这本书我一开始的时候只打算用2万字的篇幅把前两章写完,但是写发现根本就表达不了我想要的东西,所以就越写越长。
我写这么严密的东西也是希望自己的书印到纸上的时候能够更耐读一点。因为很多东西你在电脑上读的时候觉得蛮好看的,但是印到纸上你会觉得这个书好像是一个非常轻的读物。我不是说这个不好,我只觉得这是另一个风格。高老师有一次说我要写跳起来,我受了一些启发,后来那一篇我写的就比较活泼,有意思。
高老师:有一些作家写的比较散,书枝的这本书价值在于这种类型的,她写的乡村生活包括不完全的乡村生活的东西,在这种类型当中是一个做着最好的,是挖掘最深的一个。
沈书枝:那时候我开玩笑说,如果我和我妹妹是男孩的话,肯定就被宠坏。因为现在比较小,所以也已经很宠了,这些年我对我爸妈那些想要男孩子已经很释怀了,小的时候其实我对这件事情还是不能接受的。
每次回家的时候,我们俩到家都自动放弃了成人的权利,都瘫在了床上,什么事情都让姐姐做。其实当姐姐的真的挺辛苦的,因为像我大姐她那么早出去工作,就是有点像半个妈妈那样照顾我们下面几个妹妹。我二姐是比大姐小两岁,比我们大六岁,也是很早就出去了。这么多年,我和我妹妹基本上就没有感受过像独生子女或者是只有两个孩子的那种家庭,对父母逐渐变老的那种压力。我和我妹妹这种感觉其实是非常淡薄的,因为上面有三个姐姐,尤其是大姐和二姐,而且这些年基本上把父母的事情都包办了,我们有一点躲在她们保护下的感觉,一直受她们的照顾,感觉是一样的。
其实我写姐姐这一部分是怀着很深的感情的,我希望在这种文字里面悄悄的表达一些这些年被照顾的那种心情,那份爱。
高老师:这本书最后名字叫《燕子最后飞去了哪里》是不是用了这个名字?
沈书枝:书的插画是我妹妹画的,出书的时候,编辑就让我妹妹给我画插画,书里写的东西就是我们。我叫大燕,妹妹叫小燕。妹妹给这本书写了一篇序,解释为什么是这个名字,我可以念给大家听一下那段话。
另一个就是这一段关于燕子的话,觉得非常像我们家庭的比喻,姐妹五个在这个家庭里长大,我和我妹妹是最小的燕子。在父母和三个姐姐的精心照顾下长大,燕子同时又是一个非常擅长飞行的鸟。我们姐妹五个从小就这样一起长大,最后经历了各自的生活,还是能够在一起,像燕子一样。
当时起这个名字就是为了寓意我们一家人。就是为了和我这个书名相称,就画了这幅画。
高老师: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意义不是文学上的意义。你说乡村生活,我们这一代人都会有,生活经验都是共同的,大家上学的时候可能会因为营养缺乏,走着走着忽然摔倒了,就说是生活贫困,没有营养吗?每天带着咸菜,也没有其它的菜。生活经验是很有普遍性的,但是能够把它写出来打动人的,我觉得还是书枝的这本书。
沈书枝:我在写的时候也并非只写自己,其实我还写了很多其他的,比如教育的发展变化。因为我觉得乡下的教育这一部分,如果不是在我们那一部分荒芜乡下长大的话,很多人并不了解我们小时候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所以我就写了一些我们小时候上学的情况。
前天傍晚我和妹妹去了书中提及的那个小学,现在很多乡下小学因为学生的逐渐减少,小学校也就撤掉了。那个校园还在,就是一个三合院,因为里面还一直有以前的老师,他们就住在那里,所以那边还不至于特别的荒废。校园有一天会像旧屋这样倒塌,一切都将过去。
高老师:我对农村生活其实就像书枝写的那个东西,我充满了怀念,包括这个东西,如果你说让我回到了过去的那种生活环境,在那里面生活我实在是不愿意,我觉得那种生活有很多不便,虽然很美,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
沈书枝:其实问题很严重的,如果农村的问题不解决的话,想让年轻人回到农村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大家都已经在城市里面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回到农村便有诸多不便。
读者:沈老师,当代的作家我比较喜欢你,我觉得你的散文比较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有写农村的东西是脱离的,脱离那个环境和生活的。希望你能够继续坚持下去,表述这一份特殊的情感。
沈书枝:我会坚持下去,在作品中增添新的形式及内容。不断丰富自己及作品。
读者:你好,我和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和我哥,我们都是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是同一个专业,同一个导师。我和我哥的感情非常深,所以我留在北京的原因就是我哥在北京,我很疑惑,为什么你们姐妹会分开,而不继续待在一块,留存每一份记忆。
沈书枝:因为这么多年大家经历生活都不一样,大家有了自己的生活。虽然北京很好,但是都还是过着自己独立的生活,我跟我妹妹其实之间是非常独立的,我觉得我们现在更多的支撑是精神上的。燕子飞出去但总是要回来的。
读者:我想问一下高老师,关于您那本《世间的盐》。对于现在很多人缺失乡土生活这种经验的孩子,而且独生子女情况多见。在缺少兄弟姐妹这种生活,同时对乡土对自然的接触比较少,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高军:现在很多孩子,没有接近大自然的生活经历,乡土的生活经验和自然的这种关系其实对一个人还是蛮重要的。现在很多小孩,他所看的都是别人眼中拍完的,他所看到的花都是没有香味的,虫子是对他不会造成伤害的,他所看到的自然包括风是没有温度的。
其实城市生活也有城市生活的优点,乡村也有它一面东西。但是乡土生活的缺失,对于一个人他只要有这种意识,只要他成年以后都有,可以补得回来的。毕竟生活具有想通的特性,而自然是需要自身去感受的。
合作稿源:合肥纸的时代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