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在
“养不教,父之过”。求爸爸的心理阴影面积?
开个玩笑,不必当真,我只是想轻松些表达出家长在教养孩子上所背负的压力。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度那是真真的高,就怕因为自己的“过”而耽误了孩子。
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得管,必须管,还得严管!殊不知家长不得当的严厉管教,控制,约束,正将孩子推向焦虑,还不知自己已曲解了“教之道,贵以专”。
有人会说,谁家不是这样管教孩子,我们都是这样被父母管教长大的,“不打不成器”!
不错,不可完全否认原来的教育方式。但是社会在变,时代在进步,人难免焦虑和压力大。那些不时出现在新闻里走极端的孩子们,不正是变相反抗的牺牲者吗?
(一)
为什么会焦虑,焦虑哪里来?
焦虑就是大脑功能障碍,通俗讲,焦虑是非常强烈的情绪状态,当然人们面临不确定状况时,他们无法对事件结果作出准确的预测,也不能确保他们的选择是否正确时,焦虑就会产生。
焦虑的表现:
超级黏妈妈,无法自己独自入睡,不爱讲话,面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感到紧张,恐惧尝试新事物;对自己没信心,老认为自己无法取得好成绩,赢得老师的赞赏;不愿去上学,或是参加学校活动;总是担心还未发生的事,反复确认“如果......怎么办的问题;或者看起来有些完美主义,事无巨细地要求自己表现完美。
有了这些的危险信号,你需要重视了,孩子正面临焦虑,也许,表面上他们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但实际上,他们内心正备受煎熬,无比疲惫。
(二)
早上翻看朋友圈时看到一个标题,“十岁女孩自杀,震惊呼包鄂”。
一个十岁的女孩,由于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当天由于没有完成作业,而被老师训斥。回到家后父母不但没有及时安慰孩子,关注她的情绪,反倒又是一顿自以为正确的严厉教育,(我相信每次孩子做得不好时,都是一番严厉的责骂),之后让孩子回到屋里补作业,怎料孩子关上门后服下了大量安眠药!
后来发现后送到医院抢救,在抢救室外面,父母无助地看着女儿留下的遗书:
“爸爸妈妈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我真的没办法达成你们要求的样子,每天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我都是勉强应对。可还有外面的各种补习班,我真的写不完那些作业,我感觉自己看不到阳光。我害怕总是写不完作业,老师和同学会嘲笑我;我害怕成绩上不去,辜负你们。爸爸妈妈,对不起!我走了”。
从遗书内容我看到的是个敏感自卑而又懂事的孩子。她知道父母的期望,她知道自己现在的表现让父母伤心了,她更知道自己很累,无法再承受。
她变得焦虑,父母的不理解使她担心,她担心自己做的不好大家会讨厌她,她得不到安慰只能自己承担,可毕竟只是个孩子呀!面对层层的压力,最后导致了“高焦虑”!
不幸中万幸,孩子抢救了过来,可万幸之余,作为家长他们会不会反思,会不会对孩子的焦虑有所认知,从而重视起来?
(三)
案例很骇人,我们看后也会产生莫名紧张感,迫切去审视自己和孩子是否也有上述表现。
其实我们不必恐慌,我们的这种反应也正是焦虑的表现,但也是我们的正常反应。
我们需要的是端正自己的态度,毕竟我们来学习更多的知识,就是为了解决和避免在教育孩子时陷入误区。
只有意识到焦虑带来严重性,我们才能改变错误的教育方式,不是吗?
那具体导致孩子焦虑的家庭教养行为有哪些呢?
和其他方面一样,焦虑是遗传基因,气质,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没有哪个单独元素可以解释一切。
那我们就认知一些主要的,比如:
1、父母的过度控制,或过度关注,过度保护。
2、强化孩子对危险和失败的曲解,像我们常说的“陌生人是坏人”,“考试考不好就没有未来”。
3、拒绝或者批评:轻视或者批判孩子的行为。
4、家庭冲突:打架、吵架,家庭不和睦等
以上这些教养方式都是与孩子的高焦虑水平相关,既然了解了某些家庭教养会导致孩子的焦虑,那我们还能无视焦虑的存在吗?
(四)
重视焦虑,不想让它有危害孩子的机会,我们就要减轻焦虑,转变成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
什么是积极的教养方式呢?
1、行为奖励:奖励孩子接受挑战的行为,即使是部分成功也给予肯定和承认。
2、避免孩子焦虑行为的过度反应:无论你是出于关心还是生气,都不要对孩子的焦虑行为做出焦虑反应。
3、管理好自己的焦虑:你要学会控制好你的痛苦表现,不要让自己的焦虑情绪平添在孩子身上。
4、掌握家庭的有效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你要采用民主,积极,倾听的沟通方式去解决问题,避免冲突。
不要把你的焦虑转嫁给孩子,减少孩子焦虑的方法最先要做的是,限制你的忧虑和想象。
九月份刚开始的朋友圈里,被像“小偷”一样的家长照片刷屏了。
照片里有年轻妈妈,有爷爷奶奶,他们躲在门口,藏在窗下,潜伏在草丛里,不时还得擦去流出的眼泪。
下午五点下园,四点左右就有人等在了门口,排在了第一位,开门的那一刻都是离玄的箭,看谁跑的快!
见到孩子的第一刻就问:“你哭没,你想我没,你吃饭没,你喝水没,你睡觉没?我明天第一个来接你啊!”
其实和孩子分离期这个过程大家都是一样的,但我们不知道的是,我们比孩子更焦虑,而且还把我们的焦虑转移给了孩子,孩子自身的焦虑加上我们的焦虑,那就1+1>2了,所以有的孩子就表现得更焦虑,哭闹的厉害,没有安全感,甚至有的都升到中班了还在哭闹。
小区里邻居孩子今年刚上幼儿园,孩子送去后,自己就好像丢了魂。还胡思乱想:“孩子肯定还哭呢,会不会哭坏呀,哭的不吃饭咋办?”手里拿着电话考虑该不该问问老师,后来自己痛苦的受不了了,就求朋友带她出去分散注意力。
这种情况下,她是无法指导焦虑的孩子的,因为她和孩子一样害怕或者担心。
其实孩子懂得害怕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是首先自己不能焦虑,然后了解孩子的想法,不要回避恐惧的情境。
小石头刚上园头一天我也哭了,躲在班门口不想回家,老师为了给家长吃颗定心丸,有空就发一些孩子的照片,大多数孩子还是很能适应新环境,玩的也很开心。
了解了,我也就知道没必要胡思乱想去影响孩子,都是自己的忧虑和想象。我从来都不跟孩子说我要第一个去接他,他也没要求过,就算最后几个去接他也都很开心。
(五)
孩子的焦虑和安全感都来自家长,你想给孩子什么?
我们在指导的过程中也不要过高的制定目标,这容易使他们产生抵抗情绪,要循序渐进,鼓励孩子,即使孩子做的不好也不要打击。
教导孩子处理焦虑,越早越好,同样的多迟也不算晚。
童年应该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我们应该还给孩子那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