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妈:儿,上次带你去乘坐游轮时,告诉你以后必须要带一个什么东西在身上?
儿:大葫芦。
妈:不错,记性很好。
儿:可是为什么要带葫芦啊,又不能吃。
妈:噢,别光想着吃,这可是个救命的家伙。像《泰坦尼克号》里面的那个杰克和萝丝,如果他们带了俩大葫芦,就能活命了。
儿:那么神奇?
妈:在古代,还没有发明船的时候,人民群众就是拿着看起来毫无用处的葫芦,依靠它腹中空,有浮力作为原始的渡河工具,也就是和现在的救生衣一个道理。
儿:好吧,如果船不翻,带了也没用。
妈:此言差矣,它还有别的用途。
儿:?
妈:把葫芦从中间破开成两半,它的功用就成为舀东西的瓢了。
儿:在船上难不成还用得上?
妈:是哒!以前伊朗的造船技术堪忧,不懂得用榫和桐油灰塞缝。他们制造出来的船是一边航行一边漏水,为了顺利航行,只能一边开船一边舀水,并且舀水速度一定要大于漏水速度噢!不然大家都死翘翘了。这个时候,葫芦也是超有用的。
儿:……
2
儿走马观花地看了几艘古董船。
妈:儿,这些船是不是有点不一样?
儿:嗯,有些就像我做的折纸船,底是平的;另外一些就像《海贼王》里面的船,底又尖又深。
妈:底部平的叫沙船,是北方的船,在大片大片平坦的湖里游走的;底尖尖的是南方的船,叫福船,特别适合走南方的水路。北方多沙岸和浅滩,所以叫沙船;南方的船以福建为代表,叫福船。
儿:如果北方的船来南方走会怎样?
妈:你就拿着葫芦去舀水吧,哈哈哈哈。
儿:……
妈:南方的水路窄,暗礁多,平平的船底容易触礁。
3
妈:儿,你知道这艘船是什么年代的吗?
儿:宋代啊,旁边写着呢。
妈:不错,起码会认字。如果有一天,你在外面逛街,有个老人家神秘地拉你到一边,告诉你他有一艘古董船,问你买不买,你咋办?
儿:那得看看是不是真是古董。
妈:噢?那你怎么看?
儿:我觉得如果看起来狠新的,大概不是古董,要看起来旧旧的,破破烂烂的话,是古董的可能性很高。
妈:你来看看这艘船,你觉得它是不是古董呢?
儿:看起来保养得挺新的,不过它肯定是古董,不然怎么进得了博物馆?
妈:不错。对于古董,我们总是认为越古老越值钱。这船看着挺新的,那他是不是古董呢?
儿:怎么知道它是不是呢?
妈:船底下两边船板汇集之处有一条的木头,叫龙骨。龙骨前面有一个七星的孔,叫保寿孔。以前出海航行的时候,都是夜观星象,考察方位,北斗七星是很重要的标志。为了求得出海平安,古人会在保寿孔里面放入铜钱。
儿:放入铜钱,不就能知道船大概是什么时候的吗?
妈:不错,以前的皇帝即位后都要改年号,印钞票,噢,不,印铜钱。根据里面出现的年号,我们可以判断它是什么朝代的;根据最晚年号的铜钱,我们知道这艘船不会早于某一年造出来。
4
妈:你知道船是怎么改变方向的吗?
儿:靠舵。
妈:不错。那它怎么停下来呢?
儿:靠刹车。
妈:古代的时候靠的是竹篮子,往两边一抛,起到类似飞机降落的减速伞的作用,就能较快减速了。
5
妈:刚刚说了有些国家造船技术不行闹笑话的,说实话,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们。实际上,人都是因地制宜,比如阿拉伯人,最早发明了横向固定挂的三角帆,利用风力快速航行。他们的帆在常年刮定向季节风的印度洋,那简直是神器。
儿:真聪明。
妈:不过他们如果要来我们这航行,就不行了。
儿:为啥?
妈:风向不定,固定的帆不是悲了催的,可能走了几个月,又回到原点去了。
儿:哈哈!
妈:如果在内地航行,中国那么多桥,他的桅杆,一过桥,就断了。
儿:那中国的船有没有桅杆?
妈:你看看那个古董有没有。
儿:是有的。那如果一过桥就断,就老要修啦!
妈:老要修当然不行,费钱费力啊,想想办法,如果是你,让你从源头上设计,你怎么办?
儿:有没有办法把桅杆拉下来,过桥就拉下来,过了再拉上去!
妈:儿,你是看过清明上河图吧!不错,就是这么个办法。中国的船上的桅杆是可以活动的,上面满是绳子,可以活动就灵活多了,不仅可以过桥,还可以随便控制帆的方向,更好的借助风力航行。
儿:古代的人也挺聪明的。
6
妈:刚刚我们讲到伊朗的小伙伴们造船技术不行,每当航行得带个葫芦对吧。
儿:是的。
妈:虽然其他国家的造船技术要发达些,没有存在漏水这个问题。但在海上航行,大风大浪、偶尔触个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儿:可为什么单单记载了伊朗的舀水事件,没有别国的呢?
妈:我们来看看这个模型,你看看船的内部构造。
儿:咦,我还以为底下是很空旷的一间呢,没想到被木板分成了好多间。
妈:是的,这是个好技术,这是水密隔舱。船舱板分成了许多间,不仅使船更加坚固,而且还能装货物。万一触礁,某个船舱渗水了,船的整体浮力还在,由于密封性好,别的舱不会受到影响。只需要把漏水舱的货物移开,把这个舱补好就行了。
儿:那船的航行能力也变强了。
妈:也不需要你带俩葫芦在身上了。
儿:……
以上内容根据清华大学的慕课APP学堂在线的精品课程彭林老师的《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第一周课程《泉州宋船与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笔记整理所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