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妈妈给我找了个老师学电子琴。每周我都抱着重重的电子琴去老师家学习。练琴是很枯燥的事儿,反复练一首曲子刚开始还有兴致,但越到后来就越不想弹。在学了一年多之后,我实在是不想学了,就给妈妈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在信中说了我自己对电子琴的看法,表达了我不想学琴的意愿,妈妈收到信后,就同意不再让我学琴了。后来有次整理家中的杂物,还发现了那封信,再读着自己当时很幼稚的话,觉得很有意思。
我还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大家都很流行写信,有写情书表白的,有给初中好友写信聊天的。那个时候手机没有普及,学校也不让带手机,我们对一切带字的非课本教材的东西都有着迫切地渴望。收到远方朋友的信更是每周我们最期盼的事情。一下课就跑到门卫室,在一堆堆书信中找到自己的那封,拿到手里还不舍得打开,把信封翻来覆去看个不停,看这次朋友选了什么邮票,看信封换了什么款式,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封,从里面拿出信,一字一句地读着,在脑海中想象着远方朋友的生活,了解她身边的八卦趣事,就像面对面聊天一样。
在我国的春秋时代,就有了发展十分完善的邮驿制度,书信是人们最主要的联络方式。一直到现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沟通的实时性,让书信这种速度太慢的沟通方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习惯了用几句话说明问题要求,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再也不会用通篇的书信来讲所思所想慢慢讲述出来。
快节奏的便捷反而令人们更加怀念以前的慢和韵味,木心先生的诗《从前慢》大火: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
为了寻找慢节奏的美,寻找历史书信的美和感动,一档综艺节目应运而生了:《见字如面》。《见字如面》是由《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团队制作,旨在把中国从古至今的书信做了一次集中扫描和大梳理。通过书信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时光和记忆,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打开那些值得中国人知道的、有意思的、真实的中国故事。总导演关正文认为,原本私密的家书、情书、与友人书,具有真实性、个人角色和历史带入感,这就是“用普通人的视角看历史”。
而果麦拿到了被中宣部、中央改革办、国家广电总局点名表扬,节目总播放量超17亿次,话题阅读量累计超11.5亿的现象级综艺节目《见字如面》官方授权书,从《见字如面》三季的信件中,精选出70封真正打动人心的书信。小家和大国,情爱与生死,那些值得让我们知道的 真实的、让人落泪的中国故事。
[if !supportLists]一、[endif]梁启超原来这么“刚”
梁启超不用我多说,大家都知道,这位集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等荣誉于一身的名人,将九个子女都培养成才,各自都成为各自领域里的专家大拿。正是这么个厉害的人,在爱徒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上当证婚人,做了件让全场人都大跌眼镜的事:梁启超在婚礼上没说一句祝婚词,反而说了一大堆训斥的话,这可不是一般人敢做的。
在训斥中,梁启超说徐志摩性情浮躁,学无所成,离婚再娶更是用情不专,做人失败;又陆小曼自私自利把婚姻当儿戏,希望她这次不要重蹈覆辙,好好检讨自己。
婚礼结束后,梁启超专门就这件事给他的孩子们写了一封信,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明白,并附上了他的训词。告诉孩子们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值得嘉奖,抛开责任的感情冲动是灾难而不是幸福。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番“狠话”,能够敲醒这对糊涂人,以后好好生活。
为人父母后,每时每刻都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不仅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还担心周围事物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看到什么事都会想如何将这些人生道理告诉孩子,让孩子引以为戒,少走弯路。这封信不仅让人们看到了梁启超的刚正,更让人看到了他这个“操碎了心的父亲”的形象,让人佩服。
[if !supportLists]二、[endif]因为爱,所以离开
张大飞,作为中国空军“飞虎队”的飞行员,26岁时就在一次执行抗战军事任务中阵亡了。而他在死前写给齐家大哥齐振一的信就成了遗书。
齐家就是张大飞的第二个家。自父母在抗日战争中双双牺牲后,张大飞一直是被齐家照看着长大的,他将齐家的老老少少都当做了自己最亲的人。其中,齐邦媛爱慕已久的对象。在张大飞加入空军后,他和齐邦媛一直保持通信,还在南开向她表白。但战争的残酷让张大飞不得不认真思考,如果自己注定要死亡,那为什么还要给心爱的人以希望呢?
当齐邦媛为了离他近点儿而决定转学去昆明时,张大飞觉得不能再任由爱情发展了,他极力劝阻齐邦媛来昆明,强迫自己收回了爱情。在这封“遗书”中,他向齐邦媛的哥哥齐振一表达了自己的愧疚,愧疚没有未来的自己爱上了拥有光明未来的姑娘。
因为爱你,我选择收回我对你的爱,因为我不想你成为那个短暂得到幸福后,就要失去的不幸的人,既然早晚要失去,那不如不要开始,这样,痛苦就会少一些。
[if !supportLists]三、[endif]有些书其实不必读
近年来很流行列书单推荐书的文章,各路大V时不时地跳出来告诉你,该读哪些书,哪些书不读就是浪费生命等等,每天我们都被“还有好多书没有读”的焦虑支配着。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却反其道而行之,将自己心中的不必读的书的清单写出来,给读者提供了选择,告诉人们,人生有涯,千万不要不加选择地读书。
在清单中,严锋主要谈了谈文学方面不必读的书的类型。
[if !supportLists]第一,[endif]中国的很多古典小说不必读,严锋认为除了四大名著、儒林外史等,好的小说不多。
[if !supportLists]第二,[endif]1949-1976年的绝大部分文学作品可以不读,因为这段时期的作品非文学的因素占比太大,已经被时代淘汰了,不值得再浪费时间。
[if !supportLists]第三,[endif]很多当代中国人写得历史小说不用读。因为历史小说不仅需要文学知识,还需要经历、专业知识等许多综合能力,不是什么人都能写好的。
除此之外他还提到了名著续书、成功学、阴谋论等类型的书,这些也是不必读的书单之一。虽然我们不一定百分之百同意严锋的观点,但他的出发点是对的,人生有限,我们如果不加选择地读书,会大大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有的放矢才能收获更多。
上面提到的内容只是70封书信中的“沧海一粟”,每一封信都带着当事人独特的烙印,它展现给我们了时代背景下,各类人的生活轨迹,遗憾悲痛,幸运开心,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在其中了。真应了书名《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一字一句都载着厚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