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快被这一章看蒙了,明天就要考试了。。。捂脸
来,整理一下。
首先这一章要学会的是学习到底是个什么鬼?是怎么发生的?什么影响学习?
学习是什么
学习是个体在生活中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这里对于什么引起行为的改变的观点是渐进的,其区别和迭代就产生了不同理论观点流派。
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 和 反应R 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强化 在S R 之间起重要作用的流派是联结派,它过于强调外部刺激。
认为不是条件刺激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积极的去组织的一派是认知派,它片面强调内部认知,和主观能动。
而最后走到两个流派的融合:联结-认知流派。认同外部刺激也认同内在顿悟,研究重心从外部刺激条件走向了以学习者为中心。
其中,刺激与刺激的联结 就是 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反射理论 就是那条狗!
而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是华生的条件反射理论,比如惩罚学生而厌学
同样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桑代克,将学习内部过程讲的更明白--是尝试·错误·尝试的过程。
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是补充了那条狗实验的非明显刺激条件下的刺激。
这里要注意一个反面---习得性无助。
当如论如何刺激,改变不了结果和反应时,学习者会陷入习得性无助,情绪表现为抑郁。
A1:
不抱怨手环,就是我自行建立的刺激。这种有意识的刺激是可以促进学习者改变行为的。
再来看认知学派。
其最有趣的是黑猩猩实验,那只黑猩猩没有外界的刺激,没有试错,只是坐在那里顿悟,便想明白了要把箱子摞起来才能够着香蕉。
所以格式塔学派科勒提出“完形·顿悟说”。
布鲁纳进一步引入发现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构建作用。
天下武林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终于,这两个学派交汇了,形成了联结--认知学派。
既有外部刺激又有内部思考。
班杜拉作为社会学习论的理论代表人物,强调人主要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而学习,分为四个步骤: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
要注意,动机过程就是在对看到的信息整理内化,获得和表现是有区别的,强化会影响表现与否的可能性。
再到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理论走到这里就开始挖掘人内在的力量,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一是马斯洛的学习理论,不主张从外部约束学生,相信学生具有内在生长潜力,老师只需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另外,每个人都会有防卫力量和进取力量,要适当引导。
二是罗杰斯的学习理论。提倡学生为中心,自由为基础。A1:现在的中大新华就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很有趣的一个观点是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颈部以上的学习。
颈部以上的学习是指那些只带了躯体来学校的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他并没有融入。
而意义学习有四点要素:
积极投入;自我发起;渗透全身;自我导向的。
以上,就是这一章所讲。希望明天。。表考。。。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