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阅读《非暴力沟通》时,作者特别提到一个观点,就是去感受对方的感受,然后表达出来,确认自己的体察是否正确。
有句老话不是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这种沟通方式,就是教会我们体察别人的感受。放在演讲中,就是要去考虑听众的感受。
很多时候,我们大脑只能短暂地集中10分钟注意力,十分钟之后如果没有新的刺激点,那么听众就可能走神,如果听众走神那么演讲就无效。
同样,我们在生活中也会出现听众走神,导致沟通无效的情况。
每次老公的口头禅就是,“我不是跟你说了……”
然而,每次我的回答就是,“你说了吗?”或者就是“我忘了……”
破解这种问题的方法,一方面是确认对方是否真的听到了,另外一方面,就是要用事实说服别人。
但很多时候,我们却用自己的观点和情绪来说服别人。
比如说,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你怎么又犯错!你知不知道你这么做不对?!”
“我没觉得自己错在哪里。”
这样的沟通就是无效的。
为什么罗胖的演讲能够如此受追捧,那么长时间,他讲得津津有味,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就是因为他充分考虑到了台下听众的感受,而且用事实说话,时不时给大家来点爆点。这样不仅听众喜欢,而且能够让听众真正学到东西,提升认知。
不仅如此,得到上“每天听本书”也非常注意听众的感受,一开始的导入,多多少少都会加入一点故事的成分,而且逻辑结构清晰,内容层次分明,方便听众能够持续听下去,且有所收获,这都是充分考虑到了听众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