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年初接触到了小顾聊绘画系列,对艺术的兴趣就呈指数上升,断断续续听了意公子的《你不可不知的人类艺术名作》、读了祺四的《八卦艺术史》,还趁着读书节、618的契机囤了《艺术的故事》、《艺术通史》、《与艺术相伴》、《渴望风流》、《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还有更多的艺术类图书在我的购物车里躺着,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对于一个艺术小白来说,上来就读大部头的艺术类书籍显然不合适,倒是祺四、小顾这样将艺术写的通俗易懂的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兴趣。这周读的这本《无码-艺术大师的秘密生活》就是这样一本轻松好读的艺术科普读物。
看书名,似乎是一本关注艺术大师们“私生活”的书,会不会关注的都是艺术大师们的奇闻轶事,八卦花边呢?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在我看来,实际上,作者为我们还原了一个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大师,他们既不是想象中那么光鲜,也不是想象中那么穷困潦倒,他们中有的人性格温和,有个人性格乖张、极端,有的甚至有些不道德,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标签可以定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就这样真实的存在于自己的年代,被历史的车轮挟裹着滚滚向前,却丝毫不影响他们的作品大放异彩。
其中,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爱德华.蒙克和他的《呐喊》,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这幅画。
这是一幅第一眼看上去略显恐怖的画,画面色彩对比鲜明,尤其远处天空上那一抹血红色,与画面近处那个因呐喊而面部扭曲的人相互衬托,更突显出画面的不安和恐惧。而实际上蒙克人生的悲惨程度在艺术家中也可以算作“首屈一指”。从小母亲病故,父亲狂热的信仰宿命论和加尔文宗,将他对死亡的恐惧“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了自己的子女,随后,蒙克的姐姐、父亲相继死亡,妹妹患上了精神分裂,住进了精神病院。《呐喊》中呈现的地点正在妹妹所在的精神病院附近,据说附近还有一个屠宰场,动物垂死前的挣扎和精神病人的歇斯底里的叫喊声此起彼伏,不少人猜测,这可能是蒙克画《呐喊》的灵感来源。但十分可贵的是,从小经受磨难的蒙克,曾经被人们认为活不到成年,却得以颐养天年,他将自己的苦难转移到绘画中,用绘画表达着他对生命的思索。他80岁离世的时候,朋友在他的居住地点找到了“1008幅油画、4443幅素描画、15391幅木版画、378幅平版画、188幅蚀刻版画和148张木版、143张石版、155张铜版,以及无数的照片,还有他一生的日记”,蒙克一个人的作品撑起了一个博物馆,蒙克“从不逃避这些魔鬼,而是把魔鬼展现在了画布上。”
2017,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