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系列是笔者学习www.icourse163.org上北京理工大学公开课《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时的笔记。
1. 源代码和目标代码
- 源代码:采用某种编程语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人类可读。
- 目标代码:计算机可以执行,人类不可读(专家除外)
2. 编译和解释
程序有两种常见的执行形式,一种是编译执行,一种是解释执行。
编译:将源代码一次性转换成目标代码的过程。一次性翻译,之后不再需要源代码(类似英文翻译)。
-
编译器(compiler):执行编译过程的程序叫编译器。
解释:将源代码逐条转换成目标代码同时逐条运行的过程。每次程序运行时时随翻译随执行(类似实时的同声传译)。
解释器(interpreter):执行解释过程的程序叫作解释器。
3. 静态语言和脚本语言
-
静态语言:使用编译方式执行的编程语言,如C/C++,Java……
- 编译器一次性生成目标代码,优化更充分;
- 程序运行更快。
-
脚本语言:使用解释方式执行的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Script、PHP……
- 执行过程时需要源代码,维护更灵活;
- 跨多个操作系统平台。
4. 程序的基本编写方法——IPO
- I:Input输入,程序的输入;
- P:Process处理,程序的主要逻辑;
- O:Output输出,程序的输出。
5. 编程的基本步骤
- 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计算部分(想清楚)
- 划分边界:划分问题的功能边界(规划IPO)
- 设计算法:设计问题的求解算法(关注算法)
- 编写程序:编写问题的计算程序(编程序)
- 调试测试:调试程序使正确运行(运营调试)
- 升级维护:适应问题的升级维护(更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