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衣谷
如果英国诗人托马斯•艾略特创作长诗《荒原》,写尽了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和困顿,那么德国作家著作的小说《荒原狼》,也是展现了那个时期人们个体精神和灵魂的苦难和困境。我们知道,荒原一直以来都是代表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现代社会和人民的精神荒漠的写照,这样的象征,不仅在于诗歌,在于黑塞的《荒原狼》的。
被雨果巴尔誉为“德国浪漫派自由一个骑士”的黑塞,在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中最为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荒原狼》了。
最近读到由读客文化出品,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荒原狼》是从设计上非常符合当代人的文艺胃口的,另外对书内容的解读和分析,都是十分方便地为读者去更为容易和深入了解这类严肃文学。如书中用荣格心理分析法解读本书角色也是十分符合作者和读者的口味,也十分接近了此书的精神硬核。另外三个圈独家文学手册的内容,也是十分方便读者去阅读此小说,也是非常贴心的。其中值得指出的是黑塞的排比文风,是与他的家风有关的,这是非常有公允力的。
该小说的主人公是哈勒尔,他是个出色、正直和反战的,但又性格孤僻,与世界格格不入的作家。因为此经历是与作者的经历是有非常相似的地方,所以说这是作者的自传式的小说,也是不无道理的。哈勒尔鄙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常常闭门不出,令人窒息的空气使他陷于精神分裂的境地,也曾试图用剃刀自杀来解决自己,但总有一种侥幸而没走到那一步。
其中机缘巧合之下,有一天他偶尔读到一本《评荒原狼》的小书,顿觉大梦初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人性”和“狼性”并存的荒原狼。之后他应邀参加聚会,发现与会者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而他的反战言论遭到斥责,更觉自己孤独;回家时他遇到酒吧女郎赫尔敏娜,获得了快乐;经赫尔敏娜介绍他又结识了音乐人巴勃罗和一姑娘玛丽亚,在音乐和感官享受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虑。但当他看到赫尔敏娜和巴勃罗亲近时,便“狼性”大发,出于嫉妒将赫尔敏娜杀死。
作者就是这样成功塑造了一个人性和狼性并存的荒原狼形象的哈勒尔,一方面他是社恐症患者,而他也在赫尔敏娜和酒吧乐手巴勃罗的引导下,开始活在当下,懂得会笑,好好生活,从而探索自我真正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的真谛,不断地与自己和解,重新找到生命新的价值。这种和解就是与自己不满意的现状和解。
这部小说是幻想化的小说,是很有意识流感觉的小说,其中还融合了辛辣的充满挑衅性的幽默和诗意,作者就是以这种轻松的气氛让读者读到主人公如何一步步在精神荒芜的处境慢慢走向解脱和和解的过程。其中诗意的语言就在于在“哈勒尔的手稿——仅供狂人”部分写到“我去散了一小时步,发现天空涂抹着美丽、精致、稀罕的羽毛,那是浮云呈现出来的纹路”这样美好的句子,其实就是体现哈勒尔非常友善,能够发现发现生活的美的人性美一面。
此外,在部分我们也读到了哈勒尔到酒吧的场景,就写到了他喜欢爵士乐的理由“自身欢畅自在的原始野性,竟也能深深地打入我的本能世界之中,宣泄出一种天真。诚实的感性力量”这自然也是体现主人公的人性面,也为他后文将巴勃罗视为人生榜样,将莫扎特这样的音乐天才视为不朽的生活理想信仰,也是埋下重要一笔的。
此小说除了人性的美好,也揭露了富有狼性的一面,如他的狂躁,他的冲动直率有孤僻。这的狂躁的心理就体现在“晨曦已经打着哈欠透过了窗户,冬雨霏霏,好一个铁铅色的。该死的早晨”。这也是一种以景写情的手法。
这里写主人公狼性的一面,比较隐喻的地方就是写到他与赫尔敏娜交流时,获知他不会跳舞,这都是父母严厉看管才出了这个不会跳舞的知识分子。而在主人公内心是有狼性那种自由,以及对父母的反叛(从抱怨父母不然学跳舞就可知)。
此外,虽然赫尔敏娜给了主人公很多生活色彩,很多积极的东西,如教会他跳舞和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生活。但有一点非常隐性的地方就是在于,赫尔敏娜是用那德国那种“执行我的命令”的态度去要求主人公学跳舞,使得主人公是反感的,毕竟“执行任务”这样的模式这是代表着德国军事力量的一种传统宣战思想,这对于反战的主人公而言无疑就是敌人思想。因此,要论结果主人公为何要杀赫尔敏娜,除了嫉妒,她给他戴有色帽子,关键精神上还在于赫尔敏娜用德国军国主义的残暴思想去控制主人公,于是杀赫尔敏娜,可以视为主人公有力的反战的举动,自然也体现他狼性的一面。
常言道,爱你爱到杀死你的说法。但在这主人公身上,这不是主要矛盾了,而是次要矛盾才使得主人公狼性大发而杀人。主要矛盾还是在于女方有着“执行我的命令”的军国主义思想。
此外,在这部小说中,虽然赫尔敏娜也是主人公重拾希望投入生活的摆渡人之一,但论功劳,让处于那样矛盾的世界的主人公如何首先更为深入的自救呢?那就是他通过巴勃罗的交际和话语得到了一时的自我解脱,慢慢走向与这个世界得到一时的和解的觉悟。其中可以这么说,正是主人公认识了酒吧乐手巴勃罗,这种懂得在生活中不朽地的存在生活的“生活哲学家”,让主人公可以杀死自己作为荒原狼的这个人格的。因为巴勃罗带着主人公如何活在当下,如抽烟喝小酒,以及参与剧场等活动。在主人公参与各种活在当下的“魔幻剧场”活动时候,作者就以幽默的语调增强而来这种庄严的书写,如在魔幻剧场中,有这样片段,铭文:“所有女孩都是你的!投币一马克。”
在这样的幻想情节上,主人公又见到他的孩童时候的玩伴。是的,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继而,主人公有在巴勃罗的正确指导下,明白了人格分裂症诚然有如果没有引导,没有一定的秩序和分组,任何多元性都无法被驯服的,但巴勃罗也批判地认为,如果只有二元论人物是会带来很多不愉快的后果的。于是就是需要“重建术”的概念,如巴勃罗说:“我们也在不断运用我们瓦解了的自我形象为素材,构建性的群体,创造出全新的游戏,全新的紧张气氛,新状况层出不穷。”这样表明在说魔幻剧场的表面上,实际上是昭示这在将人性的精神如何达到与社会和谐相处。其中比较有意思的观念是:精神分裂症是一切艺术、一切想象力的发端。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的幻想部分,那就是魔剧院的存在,这个存在就好像是一个时空隧道,在那里,他能与已故的大文豪歌德、音乐家莫扎特等人有了精神的交流,还能与过去童年的玩伴一起交流,这是十分美妙之旅。或者你会问,荒原狼主人公不是已经有了巴勃罗、赫尔敏娜、玛丽亚作为走出孤僻,走出精神荒芜的摆渡人吗?怎么还要做出找精神不朽者莫扎特、歌德呢?这就回到了全部小说的高潮部分了,在主人公看来,虽然他曾想赫尔敏娜当作了女神,将巴勃罗视为上帝,将玛丽亚视为归宿,但由于赫尔敏娜有着军国主义思想,而巴勃罗又与赫尔敏娜有染,这都体现他们俗人的一面,而玛丽亚虽然好,但也是俗人,不能作为最好的归宿。于是他就再次寻找真正给他永生的,可以与世界生活得到最好的和解、和谐共处的寄托,这个寄托无疑就是如歌德、莫扎特这样的精神不朽者了。
虽然主人公与赫尔敏娜、巴勃罗、玛丽亚等人的交往中逐渐领悟了生活和艺术的真谛,学会笑,学会不再轻生,不再绝望,能学会一时的与世界相处。但要永生地与世界相处,那还是需要找如歌德、莫扎特这样的精神不朽者。说到这,这小说就是说明了这是关于一个内在的信仰问题。作者在此小说中也说明了其宗旨是指出一种永恒的精神信仰,在维持信仰的同时,揭露出那个时代对精神的蔑视,以及这种蔑视对于那些具有高度文化、高度精神修养者的斫丧。只有真正的人,才会具备着所呼吁和渴望的一切。主人公一方面感恩赫尔敏娜、巴勃罗的帮助,但另外一方面也揭露他们的不足,在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唯有如歌德、莫扎特这样的精神不朽者,才是完美的,自然是当信仰而追寻之。
作者黑塞代表了德国浪漫派自由一个骑士的精神气质,他是一个古老的、真正的、纯粹的、精神上的德国人,这也赋予了主人公有了同样的人格。于是他塑造的荒原狼主人公是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人类的爱心的,尽管他有着各种狼性的一面。但最终
小说《荒原狼》有着富有想象力的幻想色彩,另外隐喻和象征的用法也是意味深远的。既体现出一种德国传统古典主义特色的艰涩的抽象哲思,以及大胆的心理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也体现了作者的反战思想,也揭露俗世对那个时代对精神追求的蔑视。这都体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追求如歌德、莫扎特这样的精神不朽者的永恒的精神信仰,表示高度的认同感,并有着同理心。像作者,或者主人公哈勒尔那样,在生活中,信仰那些永生的精神不朽者,才能与世界实现真正的和解,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