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则新闻,杭州女生6年花200万留学,回国工作被开2000元底薪。
what??海归曾是高端人才的代名词,10多年前在人才市场,海归人才招聘会都设在贵宾室,留学生是抢手货。而今,这一现状发生剧变?
“留过学又怎样,还不是加班到死”
很不厚道地,拿我朋友的事迹开个头吧。
我朋友在一家500强工作,听上去也是挺好的。
而且她是海归,刚到公司的那个月加班了8天,就是整月无休。
经常晚上九点才下班,回家洗漱完毕都快十点半,每天身心疲惫地想,我一个海归怎么沦落到这地步?!
她约我出来的时候一直叹气,说工作苦,太苦了,每天坐办公室八九个小时,算下来也就拿两百来块,所以她现在是偶尔洗完澡后浴室的灯忘关,多开了五分钟,都心痛得不得了。
她们的组里,还有从顶尖大学出来的博士,跟她拿一样的薪水,坐对面的位置加班。
我猜他们的生活应该也是相似的,有着大的头衔,却拿着基础工资。
留学究竟有什么用呢?
大多数留学生回国后,收入颇低,处处碰壁,远低于自己的预期。
出国留学,除了要忍受孤独,还要承担高昂的学费。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都会考虑:
家长为我付出的这些留学费用,我多久才能赚回来?
一位在澳大利亚读研即将毕业的李同学表示,在读研的2年间,父母支付的费用差不多要达到50万人民币。
因而她期待着,未来毕业后,月薪能达到1万左右,这样子来算,大约4-5年就可以回本了。
然而李同学在浏览了很多国内招聘网站后发现,自己想要应聘的职位,薪水比预期低了很多....
留过学后,出来还不是一个月几千块。那留学又有什么用呢?
我朋友跟我说:进大公司,只是头两年苦一点。之后只要自己争气,爬到小领导的位置,一月两万多不成问题吧,再多熬个三五年,到经理呀,总监之类的,每个月三五万也是有的。
问题是,看你自己争不争气。
所以留学的作用是什么呢?
只是个敲门砖。门敲开了,剩下的还是看你自己。
以留学论英雄的日子,早就过去了
有句话说的很对:不要想着留学能带给你什么,要想着除了留学的履历你还剩下什么。
甚至有知名企业HR放言:现在海归研究生还不如985高校本科生。
海归贬值了。
海归的起薪,也从其期望的1万元,骤降至6000元,而且相对于国内高校、特别是名校毕业生而言,海归的优势越来越小。
这是个扁平化的时代,机会正向每个人敞开着怀抱,通往成功的门路不断翻修、延展,已是从前的数十,甚至数百倍。
我们已经不拼一纸留学证书了,我们现在拼的,是对机会的敏锐力、对风口的感知力、对行业本质的洞察力。
第一批做电商的网红们早已年入千万,被普罗大众们不止一次地嘲笑为“没文化没知识没学历,只是长得好看而已”,但是她们却轻易成功了。
留学生英语好这优势,
专业大学生同样能做到
很多人觉得有留学之后含金量就能大大提升了,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个时代已经日新月异。
你有一个好的留学证明当然能帮助你进一家体面的公司,拿五险一金,再多一点的,就是谋求职场晋升空间,除此以外,它无法带给你更多的可能性了。
但是很多家庭还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掏出全部家底让孩子出国留学,这样的教育大投资,风险真的很大。
说一个真实事例,小林的父母在小林高中毕业后就送她出国留学。
学成归来的小林,以为自己会是脚踩高跟鞋雷厉风行的女强人,或者是高档写字楼里拿着高薪备受追捧的业务骨干。小林的家人,也曾经这么以为。 但是现实给他们啪啪打脸。
在招聘会上,小林投了六份简历,每一次面试都是一次“碾轧”。
有一场面试,对方不客气地说:“我们收到的简历里有留学背景的很多,除此之外,你有什么优势?”
另一场,面试官皱着眉头:“你26岁还没有过任何工作经验吗?”
还有一场,对方宣布:“我们的底薪不高,2000块钱,其余靠业绩提成。”
……
无工作经验,2000块底薪,再对比周围留在国内的同学们,小林也忍不住问自己:这些年国外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当初,小林父母让小林去澳洲读书的时候,要求银行卡上要有60万存款,并且这笔钱要被冻结半年,再加上每年30万的开销,在当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为了凑出小林留学的钱,小林的父母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卖掉家里唯一的房子!
小林的父母很快把老房子卖掉,150多万元的卖房款里,120万元留给小林做留学基金。
小林查看售房网站,自家现在的房子估价已经400万以上了。
但是到现在她才知道,作为留学生背景的优势其实很小。除了英语优势外,其他就没有了。但是,英语好这一点,985、211的大学生同样能做到。
所以,花几百万元出去留学,几年之后回国就业,面对的却是这样的现实——这几百万你觉得花得到底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