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职业发展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接触到的咨询者逐渐增多,基本上每个人都是处于不得不这么做的场景之下,才会「被迫选择」,做出改变。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之所以发生改变,并不是想改变,而是原来的路走不通了。
比如,我在咨询中遇到的最多问题,就是:害怕失业,看不清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儿,特别迷茫。
很多人在咨询过后,找到了方向,也重新就业。可是在一段时候,又失业了,重新找到我,表示自己又陷入了迷茫中。这时,我开始疑惑,明明在第一次的咨询中,发展方向的底层逻辑都交付了,他也知道该做怎样的选择,为什么还是迷茫呢?
原来,我的来访者陷入了「既要、又要、还要」的陷阱中。希望自己的下一份工作,既要「赚钱」,又要「积累能力」,还要「自己喜欢」,甚至更要「有充足的晋升空间与发展前景」。实话说,这样的岗位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
你看,我一直都误以为来访者需要的是底层逻辑,其实不是,来访者只是「恐惧选择」,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恐惧选择之后需要承担的代价」。而代价,就是「既要、又要、还要、更要」这些条件不能全部满足,不满足就感觉自己遇到了损失,就开始继续迷茫。
这时我才意识到,这是「心理问题」,而不是「职业问题」。只不过心理问题会以职业问题的形式浮现出来。
当然,这不是某个个体的问题,而是几乎所有的来访者都会遇到的问题。他们反复纠缠道理,其实不是想要理性分析,而是希望能有一股外界力量替自己做出选择,给自己下达不容置疑的指令。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这样做就可以逃离「我不知道改怎么办」这种状态,被迫选择之后就轻松了。即便选错了,来访者也可以顺势将选错的责任甩给替他做选择的那个人,来证明自己是好的,别人都是坏的。
你看,都说自由是个好东西,但是自由也意味着承担后果。这是一个过于沉重的负担,我们一般人其实是承受不起的。为什么很多人希望别人替他做出选择呢?因为从小到大,选择的权力就不再自己手上。
比如上学时期,考试分数就是学校和家长替孩子做出的选择。找工作时,父母也会参与其中,替孩子做选择。好不容易找到工作,老板会把责任和目标分配下来,替员工做选择。等到失业了,自己彻底自由了,可以主动做选择了,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独立做选择的判断能力。
原来,只有主动承担责任,才能看到更多的选择空间。被迫选择,是一条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