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个温柔的名字。
温柔到只要一提及这个名字,似乎都能感到温暖。
光听这个名字,一定会觉得这是一部缠绵悱恻的爱情片。
然而,并非如此。
海边的曼彻斯特并非英国的老牌工业城市,它只是美国东海岸的一个小镇。“海边的”不是惯常意义上的修饰词,而是名字的一部分。
主人公李是一名水管工,很丧的水管工。
业主征询意见,他一脸无所谓。业主要投诉他,他没有战战兢兢的示好,而是愤怒地怼回去。老板要求他给业主道歉,他则用死人脸直接表明了不可能。
他的工作不仅是修水管,还包括日复一日的铲雪、刷墙、清理垃圾。下班之后,酒吧时光也是闷闷的,面对靓妹的搭讪,他毫无热情,只管一个人落魄地喝闷酒。看到对面的两个人好像在议论他,走过去便是拳脚相加。拉开之后,他一个人钻进不开灯的小屋里,没有一丝动静。
是的,李颓丧、易怒、冷淡,不可捉摸。
李接到了他哥哥去世的消息,便立刻驱车返回了海边的曼彻斯特。
李一边料理哥哥的后事,一边要照顾哥哥的儿子帕特里克。哥哥未经商量就指定了李做帕特里克的监护人。李不愿意做侄子的监护人,想要回波士顿,小帕则不愿抛弃自己熟悉的社会关系。两人产生了分歧。
原来海边的曼彻斯特有李无法面对的回忆。他曾经由于自己的失误,导致家中失火,两个女儿和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儿子全部丧生。他不敢面对这片土地,就一个人躲到了波士顿。
再次回到海边的曼彻斯特,记忆像破碎的玻璃,闪现在脑海中,扎的他肝肠寸断。李的生活有两种常见的状态:沉默和冲突。他对周边所有的事情都漠不关心,然而他又极其敏感,一言不合,就诉诸暴力。
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然后一脸茫然和无所谓。他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他试图重新融入到海边的曼彻斯特,将女儿的照片放到桌子上,寻找新的工作。然而,他还是无法忍受回忆的撕扯和压抑。
他试图和过去达成和解,但仍然越不过心里的坎。即使前妻兰迪表示对他的原谅,他依旧在自我的怨毒中无法自拔。于是他选择了退缩,选择了离开。
每个人或许都有一片无法和解的记忆。
身边也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父亲是开大货车的,在一次倒车的过程中,失手轧死了在盲区玩儿的儿子。儿子才刚六岁,是一家人地心肝儿。遭遇此番不幸,这位父亲一下老了很多,变得沉默、颓丧、暴躁。虽然周围很多的人都劝过他,但都是徒劳。他越发的和人们疏离。从那以后他不仅不敢再开车,甚至连原来的房子也不住了。如今,已经过去了十年多年,但他一见到六、七岁的男孩,仍会眼圈通红,不知所措。
生活并不是鸡汤故事,里面充斥着跨不过的苦难和看不开的迷雾。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在苦难中完成自我修炼与成长,也并非所有的人都会有一个坏的开始和好的结局。或好或坏,生活就在那里,面对创伤,很多人选择了默默的忍受和自我放逐。
自我折磨既是一种救赎也是一种铭记。因为他真的害怕自己在某一瞬间原谅了自己,或忘记了过去。
我曾经听过一句话:当你不可以再拥有的时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让自己不要忘记。
对于很多人来说,回忆都有一片禁区,封存着无法面对的过去。这片禁区并不会随着容颜的衰老而界线模糊。只要提及某人、某事、某物、某地,一阵绞痛便在身体里蔓延,无法停止。
回忆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对当下的生活毫无影响。有的人眷恋往昔,欲罢不能,有的人被过去折磨,无法逃离。对于那些有过创伤记忆的人,回忆是深渊,是沼泽,是看不见路的黑夜。
《海边的曼彻斯特》在叙述一个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创伤。影片导演肯尼斯·罗纳根说到:“对于我来说,人们如何在巨大的悲伤中生存下来一直是一个谜题……失去爱的人无疑是痛苦的,但也正是爱,让你度过这样的痛苦。”
对于创伤,我想说,“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