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反而会对我们原先的目标产生反面效果。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在犯下这个战略性错误后,并不会在反省失败时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反倒会认为是自己自制力不够,从而会定下更多“下次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目标”。为了让我们的头脑远离有害的思想和感受,我们努力去摆脱它们,但往往事半功倍。相反,如果我们想要获得心灵的平静和足够的自控力,我们就需要认识到,控制自己的思想是件不可能的事。我们能做的,是选择自己相信什么,选择自己要做什么。
1, 直面自身欲望,但不要付诸实践
心理学家进行过实验,实验组织者告诉实验者,在接下来的一周可以用如下的4个步骤来应对自己强烈的欲望,这些欲望可以是巧克力,卡布奇诺或不停地查收电子邮件。大家也可以在下一次受到欲望攻击时,感受一下是否会稍微好一些哦。
1)承认自己脑海中的欲望,以及渴望某种事物的感觉
2)不要马上试着转移注意力或与之争论。接受这种想法或感觉,提醒自己“白熊现象”和“反弹理论”。
(PS:“白熊现象” 指的是,当有人告诉你一定不要去想白熊这个词/形象/动物时,你反而会开始不断地想到白熊。“反弹理论” 指我们越是要去控制自己不要去做某事越是对这件事情感到强烈渴望。当然通过这两个改变,我们需要提醒自己:人们越是想要摆脱一种想法,这种想法就越可能回到意识中,这并不意味着这个想法是真实的,也不意味着这个想法很重要。)
3)退一步考虑,意识到这种想法和感觉并不受你控制,但你可以选择是否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
4)记住你的目标,提醒自己预先做出的承诺。正如那些学生会提醒自己,他们答应过不偷吃巧克力。
2,把“我不要”变成“我想要”
当你面对“我不要”的巨大意志力挑战时,或许,你可以试着重新定义一下这份挑战,是否能将它变成“我想要”的挑战?有时,同样的行为会被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支配。比如,有实验者将“不要迟到”重新定义为“做第一个到的人”或“提前5分钟到”。这或许听起来没有太大的不同,但他发现,自己变得更有动力了,也没那么容易迟到了。因为,他把“按时到达”变成了一场他能获胜的比赛。
如果你关注自己想做什么,而不是自己不想做什么,可以减轻“反弹效应”带来的危害。
3, 对内接受自己我,对外控制行为
但你开始试着接受欲望时,请记住,抑制欲望的反面不是自我放纵。在这一章(第九章 - 别读这章:“我不要”力量的局限性)我们看到的所有成功案例都告诉我们,不要试图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它们不鼓励人们去相信让自己不快的想法,不鼓励人们做出失控的行为,不鼓励有社交焦虑症的人忧心忡忡地待在家里,不鼓励节食者一日三餐都吃垃圾食品,也不鼓励药物滥用后的恢复者重新服用成瘾药物。“想过把瘾就过把瘾吧”,它们可不建议这么做。
从很多方面来看,意志力依赖于观察和了解自我的能力,而不是做出判断的决断力。我们需要经常地提醒自己关注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让我们从中找到克服困难的动力。认识自我,关心自我和提醒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这三种方法是自我控制的基石。
原书《自控力》
作者: [美] 凯利·麦格尼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