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满足对富人家生活状态,教育方式的好奇心以外,这本书还是值得去读。
成功人家里的孩子,坐拥丰富的资产和各种资源,自然不是普通人能比的。很容易在言语之间,体味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不知人间疾苦的清高。作者十分清楚这一点,在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不忘多说几句。
有一些地方仍然不能自圆其说,毕竟作者实在是缺少穷苦人的经历,那种没有任何资源和选择权,只能脸朝黄土背朝天干活的农民的实际生活体验。但是他从慈善事业,妈妈从小的教育,以及与不同人的交流中,神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并且正视这种区别,不进行偏见性地讽刺,挖苦,或无谓的同情。
一本书,可能由于作者固有地位,导致读者的误解的背景下,还是能够顺利地写出来,出版,今天被我读到,我看到了一些作者的思路:
1-并不是100%准确的思想才值得表达,这世界本不存在纯正正确的思想;
2-读者各异,立场不同。但是真诚是藏不住的宝藏。真诚地表述就能到达读者的心灵。观点偏颇或局限都挡不住沟通本身带来的益处。
3-写书的价值,自己表达的核心思想,要坚持认定它的价值所在。你越相信它,就越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佐证它,而这个信念也在生活中指引你更坚定地践行。
这大概是挡在无法通畅地表达自己,让思想的火花在生活中消耗磨灭的人们,一个很好的思考。这样就太可惜了。
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看得出有个开明的妈妈,是多么重要。她包容,睿智,在很多事情上,没有指手画脚,单是自己的行为就给孩子一个很好的榜样。比如,对穷人的理解,尊重和帮助。
一种很浓重的宗教色彩,也贯穿着行文始末。作者应该对东方哲学有所涉猎,在引用佛学观点,基督思想的时候,顺手拈来,找到支持。
不读这种励志的书,已经很长时间了。这书是题目吸引了我,和巴菲特有关,很多人都会去读吧。
还有一心得是,总以穷人自居的人,会忘记很多自己拥有的选择权,让自己蜗居一隅,不再努力发掘自己。相比金钱的多少,这类的自我束缚更加让人难受。而,可以看出,不管穷人或富人,关于挖掘自己,探索自己的需求,都是存在的,而且都是在一条起跑线上。
有些人兜兜转转可能很多年,直至40来岁,才找回心中的所想。而其实就算是到了80岁找到自己的天命也不晚。关键是步履不停,要心中有期待!
以下摘录几段:
“我的抵触感源于一个简单、自私并完全可以理解的原因:我在保护自己已经拥有的生活、我的音乐生涯、清净的日子、阅读的时间,或者只是安静地与我的妻子偎依相坐的时间。 我非常满足于这种生活。但我没有意识到的是,一旦自己能够克服这种抵触情绪,并通过慈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更广阔的世界当中,我所获得的满足感会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 要放开自己,到更广阔的空间
我们希望采用我父亲长期遵循的一个经营理念:对被低估的资产进行投资。这个理念很简单:找到世界中的被低估物,提供支持,不做干涉,然后靠时间让世人明白它的真正价值。 我们开始思考在世界许多地方被低估的人文资产是什么?后来我们想出了一个显而易见,但却令人震惊的答案:女童。一个可悲的事实是,许多不同文化中的女童都遭受着不平等对待。儿子可以去上学,女儿却往往无法接受教育。男孩有机会体验到更广阔的世界,女孩却往往被她们的家庭所束缚,然后被她们的丈夫所束缚。我们希望做点什么,来解决这个普遍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投资自己也是如此,长期被低估的追求梦想的能力
“投身之前,难免犹豫,考虑退缩,置身事外,然而所有进取和创造性的行动都蕴含着一个基本的事实,忽略这一事实,将扼杀无数的创意与雄图壮志:一旦决定从此投身,天意随之而至,种种机缘相伴发生,以促成非由此无以成真的奇事。一连串事件肇始于此决定,有如天助,各式难以预见的事情、巧遇、物质助力等等,无人能梦想,却转眼出现。只要能力所及,甚或梦想所及,就着手实行吧!勇气之中自有天赋、力量与神能。立刻行动吧。”
—— 歌德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