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沉浸在各种方法论中,今天终于崩溃了,果断的剁手。毕竟方法只是手段,太过沉溺于方法,则很容易乱了心志,容易执着于对方法的追求,而忘了最初那把驱使自己找方法论的“锁”,本末倒置。
锁头总是一环锁一环,上一把锁头又是下一把锁头的钥匙,只能一步步按部就班的去解锁。虽然过程说是按部就班,可过程又是动态的,方法的适合与否,又决定着过程的难易、长短,甚至量与质的变化。
我们是为了抵达结果,而利用方法。就像学一门乐器,是为了演奏作品、表达音乐,而不是只为了学习什么基本功,大部分人最希望不用学基本功就可以演奏音乐。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技巧是为表达音乐服务的,想表达音乐就需要利用技巧;而上千万次的技巧训练,是为了最终的演奏不再受技巧所限,达到“无技巧”的纯粹音乐的状态。即,可以不受技巧的限制,随心所欲的演奏出自己想要的音乐(即人琴合一,忘我状态)。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学习方法是为了不用方法。
方法,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无数次的磨合,才能让它们对自己服帖。如果只是无脑的来者不拒的死板接受,这些方法也就成了“垃圾”,还会影响心情。
例如,最近自己总想着找到一个最为理想的背单词的方法,之前自己尝试过几种后选用了“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背诵方式。后来又觉得应该从词根入手,这时正好有公众号卖此类的课程,自己虽然犹豫,还是加入了。
因为自己总想着:一旦我获得了这个方法,单词这个问题就会彻底解决了。
其实这种想法是特别不对的,没有哪条路是可以直接通到罗马的,可能需要先乘飞机,再做火车,再做大巴,甚至这些交通工具的选择还会让许多路线有了很长一段的重叠部分。
可,只有我们一直走在这条路上,然后不断向沿路遇到的对罗马有经验的人,问路,就能走到。然而这些人,有的可能真的亲自到过罗马,有人也许只是道听途说……所以告诉你的经验也是稂莠不齐,更增加路途的曲折。所以,这就很锻炼自己的判断力、选择力,而这些能力又是从自己不断地投石问路中慢慢习得的。
所以不能对一种方法坚信无他,也不能信受奉行,也不是对各种方法无止境的尝试,否则永远开始不了。要懂得满足,学会对方法进行调试,让这种方法更加适合自己当下的水平和境况。
所以对方法的选择关键在于:准确判断自己当下的能力和环境,清楚知道自己需要方法来做什么。
昨天是词根学习的第一天,我毕恭毕敬的用了两个小时做笔记、理解、背诵。因为是利用挤出来的时间学习的,又是晚上,学完已经11点,我甚至还为自己完成了今天的词根任务而感动。
于此同时,白天我还用着记忆曲线法背着另一本单词书,因为自己不想放弃已经开始执行过并有些收效的方法,却还贪多,希望通过词根让自己更轻松。
但,今天(词根学习第二天)当我忙了一天,晚上又准备毕恭毕敬的学习今天的词根任务时,第一个词根所扩展的单词才写了两个时,我就崩溃了,感觉心要炸了。
果真,之前担心的问题出现了:精力真的不够用!
开始,以为自己早起或者晚睡会,怎么也能把这么多的安排完成,结果只是浪费了时间,因为根本没有效率。而且,最重要的是,看到PDF上那颜色不一、密密麻麻的讲解时,我根本没有心情和余力去汲取。
所以,我果断的在今天(也就是任务刚开始的第二天)就放弃了这次方法的尝试。但我不后悔这次尝试,因为这让我更能清楚自己目前的状况,也让我更踏实的执行自己正在使用的方法了。让我不再犹豫不定,不再深陷方法论的泥潭,让我明白自己要做的是准确判断自己的精力,合理安排进适合自己当下能力的任务,切忌贪多嚼不烂,以质取胜!
我想,在自己所选的旅途中,钥匙总会以惊喜的方式出现在某个不经意的脚步中,然后去打开一个自己观望已久的锁,而这把锁又是下一把锁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