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语文的情缘
文/韩月娥
对于语文,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自己是个门外汉。犹如面对一片美丽澎湃的大海,我只是一个在海边捡拾贝壳的孩童,未曾真正成为一个戏水的弄潮儿。语文的内涵太深太广了,我不敢奢望将它读懂读透。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站在三尺讲台教语文,颇有几分诚惶诚恐。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我从未后悔过这个选择,因为我从心底是爱着的,我喜欢站在讲台上自信满满、得心应手的感觉;我喜欢心净如水、茁壮成长的孩子们;我喜欢敞亮美丽、以文化人的育人环境;我喜欢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种种美妙,说出来说不出来的,都在心里氤氲着,升腾着。可能够当一名语文老师,却是着实不曾想到的。我总觉得自己不是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总觉得自己做一名语文老师资质尚浅。做一名语文老师,纯属偶然。当年刚毕业分配到小学,校长说当语文老师,带一个班兼班主任,当数学老师带两个班,你选择吧。当时不知怎么做出选择,就稀里糊涂地选择了教语文。第一节课教的什么,至今已记不清楚,总之感觉挺好。虽说当学生时最怕学语文,但没想到语文教起来还是挺有趣的:讲个故事,分析人物,抑或穿插历史轶事。总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看见孩子们如此乐在其中,我似乎隐隐找到了一种成就感。就这样,我开始乐此不疲地对语文这片广阔天地进行了探寻之旅。教小学时,觉得自己还挺能行的,初涉教坛,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如井底之蛙,觉得自己还能对付。但是,慢慢地,在我初中语文教学之旅中,在我慢慢走出去接触了更多的优秀语文老师之后,在我不断学习扩展视野之后,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真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越来越感到自己知识的缺乏和狭窄,越来越感到自己在语文上的欠账太多,心里越来越不安着急。于是,我开始要求自己一定要赶上来,一定要缩小与别人的差距。
不教语文,何以得曾领略唐诗宋词古代文人的博大精深?解读李白,得知他三岁即可随口吟出“李花怒放一树白”,李白名字由此而来;知晓“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给李白带来的积极影响;感受文武兼修初露头角的李白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浪漫情怀,惊讶李白散金三十万的豪爽大方;羡慕他奉诏入殿醉写《和番书》的得意;品析他沉香亭畔醉填《清平调》的文采;吟诵他《月下独酌》的孤独苦闷;感慨他赐金还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赞同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表白。了解他得遇小他11岁的杜甫的知音之乐;学习他“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惋惜他重燃救国志,身陷囹圄中的无奈;祝福他流放夜郎,巫山遇赦的欣喜若狂;好一个潇洒飘逸,壮心不已的“诗仙”。
认识杜甫,不仅欣赏了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写景佳句;更了解了他“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苦吟苛刻;领略了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目标;他称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才气;体会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悲天悯人;理解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体会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漂泊一生的孤寂。他是一个不折不扣迎着苦难而生的忧国忧民的“诗圣”。
漫步诗词王国,欣赏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绚丽景色;感受范成大“童孙未解共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天真情趣;赞赏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情操;解读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独寂寞;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体会欧阳修“与民同乐”的醉翁情怀;感慨苏轼既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细腻,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更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
不教语文,何以得曾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色?随陶渊明走进桃瓣纷飞土地平旷的“世外桃源”,随柳宗元一起踏访凄清幽静的小石潭,随苏轼一起欣赏月色如水的承天寺,随范仲淹一起登上闻名遐迩的岳阳楼,随欧阳修一起坐在醉翁亭“与民同乐”,走进美景如画神木巨大的阿里山,走进神奇秀丽风光旖旎的西双版纳,走进飞红滴翠的黄山,走进重岩叠嶂的三峡,走进澄澈透明的桂林,泛舟水晶宫般的蓝蓝威尼斯。脚步暂且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帮你先来领略,灵魂可以先去神游一番。
不教语文,何以得曾认识一帮痴迷语文的同仁?佩服他们驾驭教材游刃有余的深度解读,仰慕他们文采飞扬不同凡响的写作功底,欣赏他们剖析透彻点评到位的评课水平,羡慕他们厚积薄发见多识广的文化底蕴,钦佩他们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为有这样的语文同行深感骄傲,也为自己的学识浅薄而无地自容。只有努力追赶,方安浮躁之心!
语文的天地无比广大,如醇香劲道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如流光溢彩的画面,让人心潮澎湃;如神秘美丽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何时我得以畅快淋漓饮一杯?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