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晚餐后,我开始读书。物质与精神食粮的双重享受,令我倍感生活的美好珍贵与轻松惬意。
我重新捧起书本,中间隔的时间太久了。踏出校门后,我就撇下书了,一头钻进茫茫的工作大海里,游啊游,猛一抬头,十多年光阴过去了。容不得我整整思绪,成家后的鸡毛蒜皮又像一只只吞噬时光的巨兽似的,把我的时间一把一把地偷走,悄然无声,昼夜不舍。这一偷,十多年又去了。知天命之年到了。
近些年,工作安定稳定,生活小康,吃穿不愁。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突有一天,我猛然发现自己已然不能适应这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信息新时代了,彻头彻尾的沦为一个无知油腻大叔。我知道,这是不读书给我的惩罚。因为不读书,没有吸收新知识,固有的那些知识历经多次的打折后,终究归零了。时代终将我无情地抛弃了。我这个被养的肥肥白白的油腻大叔,仿佛在一夜之间被时代的风潮赤身裸体地拉出来示众,让我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诤言在耳畔告诉我,读书是解救我的唯一的药。
互联网的发达,在读书方面上对我没什么便利的效果。死脑筋也好,顽固不化也罢,不论怎么说我,我总不习惯在网络上读书。
我独喜欢读书本。书本捧在手上,墨香扑面而来,即有尘世远离,神圣在即的感觉。翻开书页,一个个清秀隽永的铅字,霎时如一只只美丽的蜂蝶,翩翩起舞,飞进我的视线,带我进入一座座高山,一片片森林,一条条河流,一汪汪湖海,让我尽情领略山川秀美、湖深海阔、奇特壮丽。带我叩拜一位位哲人大儒,面对面的对我循循善诱、语重心长、敦敦教诲。使我耳聪目明、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网络上的文字,我感到是僵硬的。而且屏幕上的光,很容易令人头晕目眩,坐立不安。因此,不是迫不得已,我不盯电子屏幕。况且,我读书时,手不离笔,遇到重要节点,我会划重点和作注解。
有时,我的手边上备3支黑、蓝、红的笔。黑的划一般重点,蓝的划更重要的重点,红的划最重要的重点。最重要的重点读三遍以上,目标是背诵下来。可是记忆力不行了,无法长久记住,那种“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悲凉悔恨之意齐涌心头。只得强压悲愤,面向现实。一本好书读一下,里头被我涂划得面目全非、墨彩叠压。如此,我反而觉得踏实,觉得对得起书本。就像对待恋人一样,她的美我是里里外外都认认真真欣赏的,并非嘴上诺诺地应付说“美啊!美啊!”而美在哪里又说不清。
我读书还喜欢“热闹”。晚餐后,收拾好餐具,餐厅成书房,餐桌为书台。我先落定,然后邀请妻子、孩子一起读书。一人手捧一本书,安安静静的,却无声胜有声。书香与亲情融合在一起,温馨添文雅,别样有气华。
手中书你读过,我读过了,她也读过了,不仅书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而且共读,思想可以产生共鸣与碰撞。因为思想经常的共鸣与碰撞,生活增添了趣味,鸡毛蒜皮的矛盾随之被化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心平气和、情投意合。
至于所读之书,几为闲书,散文、杂文、小说、教育等有之,悬疑、心理学、名人传记、文艺评论等有之。古今中外,俱不挑剔。不急功近利地去选书目读,不为文凭证书而读,不觉蓄养了淡雅宁静、清幽高远之气,收到“无心插柳柳成荫”之意外。其实,工夫在诗外,看似无用之书,其实往往有大用。读通了,由此及彼,义理想通,水到渠成。
有公知云,若想不与时代脱轨,一年要读20至50本书。即使最少的读20本,我目前的能力条件也未必能达到。但我并不为此紧张,因为我已有读书的习惯了。我以为,持之以恒的读书习惯才是追寻光明最诚挚、最优美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