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最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为其他,只因两段演讲视频。山西小学学生集体痛哭,更是让演讲的评价到了风口浪尖,一度被打上“洗脑”“传销”的烙印。
从前阵子马里兰毕业演讲“美国的空气奢华香甜”,到如今的“情绪如果不发泄出来,我们的妈妈就会得精神病”。凭借着所谓的“氛围”和“听众的需求”来令演讲有如此强大的感染力,无论是大笑还是痛哭,不禁让我们开始思考,这样的演讲究竟是对是错?那怎样的演讲才是正确的?
演讲确实以感染力来评判“好坏”,但这里的“好坏”是指效果的程度。是“好”的演讲,但不一定正确的演讲。起码,要达到“好”的层次,绝对不能如此靠“演技”来夸大内容的本身。
像是浮夸造作的悲怜语气,莫名其妙的感恩情怀,和声情并茂的喊着“我们的妈妈”。都无法让人相信演讲者真的相信自己所说的话,而只是事先安排好的话术而已,目的就在于让校方满意和学生相信“感恩的心”而痛哭流涕。
“表演式”的演讲留下的只有令人尴尬的气氛和讨厌的虚假,这恰恰是演讲所要避免的。而演讲真正需要的是用真心流露来打动人,“演”的形式应该存在于对故事场景的深刻还原,对内容的演绎,而不是讨好着赞美国外的空气或是带着嘶哑的哭腔述说虚假场景的“表演”。
我听过许多关于父爱母爱的演讲,都是很平凡的小事。比如“母亲老年痴呆,不断的问我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比如“和父亲冷战,一年没回家,事先没有告知过年会回去,却发现回家时父亲眯着眼在乡间的小路上默默守望。”当诉说这些事的时候,演讲者并没有撕心竭力的怒吼,也没有热泪盈眶的悲楚。只是平静低沉的述说中带着微微的颤音,却让所有听众都感到那股发自真心的情感,从而勾起自身对父母的思念和眷恋,因此泪水不自觉涌到了眼眶。
真心流露是情感的外泄,这是“演”不出来的,所讲的必然都是真人真事。而不像骄傲的美国女留学生会说“在中国的一个城市里长达,在哪里每次出门都要带上1个口罩”,而那个城市叫昆明;也不会如感恩教育中所说的“母亲的情绪如果发泄到老公身上,老公不吃这一套;如果发泄到爷爷奶奶身上,爷爷奶奶说她不孝;如果发泄到领导身上,领导说她找死,所以只能发泄到儿女身上。”
孩子不可能是承担“受气包”的角色,感恩的意义应该是在于理解,而不是孩子的逆来顺受,双方是公平的角色。而这样的演讲传达这样错误的观点,那必然会讨来一片骂声。
精心编排的故事、虚假夸张的事情、毫无道理却像极了道理的话语,让演讲在我们的印象中饱受诟病。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人将演讲和“洗脑”“传销”挂钩,这岂不是演讲蒙受不白之冤?
演讲本可以聚人心、激斗志,本可以感动人、改变人,本可以传思想、扩影响,也可以堂堂正正的用在商业上(如乔布斯、罗永浩的发布会等)。却被越来越多的人滥用,打着各样的旗号来自欺欺人。
End
没有什么是天生的,关注李小花老师《总裁成交思维》班,一对多演讲+成交框架,教你把话说出去,把钱赚回来!客服咨询:185-2055-0464(微信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