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雨绵绵、丹桂飘香的一个下午,我有幸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前往赣州青少年活动中心观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观看这么大型的歌舞剧,内心激情满怀。演出整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每一幕结束,全场都不由自主地响起掌声。演出过程中,所有观众都沉醉在这精彩的表演中,剧场里鸦雀无声。而当谢幕时,原本安静的剧场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连续不断的喝彩。其中不少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离开剧场后眼角依然泛着泪光,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体会良多。而我,就是其中的一位。
这部《八子参军》歌舞剧讲述的是中共“第五次反围剿”时期苏区瑞金,一位姓杨的普通老母,忍痛割爱将八个儿子送去参加红军,最后八个儿子都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究竟是什么信念支持着这位老母毅然地亲手将自己八个儿子送上战场呢?虽然杨大妈是一位没什么文化的普通群众,但我相信她的内心一定有一份坚定的信仰。她相信红军是来解救老百姓的、为老百姓谋幸福的。自从红军来了,她和儿子们不再受地主剥削,还分到了土地,她教育儿子要感恩共产党、红军给他们带来的好日子。所以,才会心甘情愿地送子出征。
这部《八子参军》能让在场的许多观众感动的落泪,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浓厚的历史感和客家文化内涵。剧中无论八个儿子的踊跃参军、儿女情长、母子情深,还是生离死别,都贯穿着当年苏区瑞金的历史感;另一特色是该剧真实融入了像竹椅、竹桌、瓦房,赣方言等赣南的地方特色元素,再现了赣南人民的活动场景,蕴含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其场景可真可信可感,不乏为艺术创作上的巧夺天工之作。
感动原因之二在于剧中真实展现了人性当中最美的情感。比如为表现母亲含辛茹苦的孕育之情,曾多次恰到好处地运用赣南地方特色的《十月怀胎歌》,频频触动观众的心灵、催人泪下。该剧还多次的展现了一幅幅生死激战的场面,深深地表现了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男儿英雄的豪迈之气,和骨肉分离的难舍之情。当如此震撼的场景放在面前时,不乏感到自身的幸运;感到今天我们能够拥有这些美好真的是来之不易,多少决绝的割舍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感动原因之三是舞美的震撼、灯光的绝妙搭配以及演员的表现力。剧中舞美与灯光的完美结合,造就了场剧目的视觉上的美感;再加上母子情深的刻画、孕妇造型的唯美,表现出了制作主创人员的用心良苦,演员们功底的深厚。
这是一部优秀的戏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看完舞台剧,我深深地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它背后的故事,后来我查找了一些资料,才发现该舞台剧是由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来的。这个歌舞剧的故事原型源于江西瑞金沙洲坝镇七堡村,一位叫杨荣显的老人将膝下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的最后光荣牺牲的真实事件。
“八子参军”虽然只是一个家庭的故事,可这却是当年十万八千二百名有名有姓赣南烈士的缩影,它不仅代表了一群艰苦农民保卫家乡的勇气,更代表了这片热土为新中国、为现在的我们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战士们凭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不畏生死、浴血杀敌,而家乡的老母亲虽毅然决然送子参军,却每天在家门口望着路口等儿子归来,让人为之动容。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更没有人能真的不畏生死,先烈们能甘愿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冲锋陷阵,凭的不仅仅是热血豪情,更是为了心中的信仰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英雄向死而生是伟大的“涅槃”,催生了伟大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从人民中走来。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为党永恒不变的初心。
看完演出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战争太过遥远,我们没有经历也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两个多小时的演出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一时的动容,但我们更应记住的是:今天美好的和平生活,是先烈们牺牲家庭,用伟大的生命打拼出来的,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维护现在美好的生活。
历史不乏故事,当下需要感动。杨家儿郎虽已逝,情怀大义永留存,让我们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再出发。